2016年12月31日 星期六

【南美】玻利維亞、北阿根廷及烏拉圭

寫於跨年前的阿根廷健行小鎮El Chalten,晚間10點半,木造hostel氣氛溫馨,夜幕剛落,眾多背包客們各自烹煮,紅酒舉杯相敬,我早早煎了塊美味多汁的阿根廷牛肉,配水煮蔬菜與紅酒,此際愜意啜飲著mate醒酒,搭配阿根廷甜極卻美味的點心Alfajores。山間跨年原不在我的計畫之中,按照推算,這時間我仍在Torres del Paine,起先也是設法避免山中度過年尾,但稍微在El Calafate趕路,仍是讓年尾落在這號稱阿根廷健行首都的小鎮。這個月移動距離令人咋舌,穿行了四個國家,回首月初恍若隔世,完全不覺得只匆匆度過30天。

因12/20後地處Patagonia,便寫12月前3週的玻利維亞(包含三日團結束後短暫行經智利北境的San Pedro de Atacama)、阿根廷北部,以及意料之喜的烏拉圭行吧。

玻利維亞,烏尤尼鹽漠
行經城市 12/1~12/20

12/1~12/20的移動,其中Uyuni到San Pedro de Atacama因為是四輪驅動車走國家公園,因此路線不盡相同,是沿玻國國境南下,到最後才穿出智利。
12月是此趟旅行裡地景、風土人情和文化差異最劇烈的一個月,皆因離開祕魯後,藉由Titicaca湖轉進玻利維亞,如預期地開始大幅的跨境移動。因12/20起由Buenos Aires乘阿根廷航空赴Ushuaia,後續主要盤桓於Patagonia,因此先切在前三週吧!5,000公里的長程移動主要依賴巴士,委實可觀。

  • Copacabana:Titicaca湖水波粼粼,湖畔阡陌延伸,牛羊疏落。
  • La Paz:世界最高的首都,玻利維亞傳統祭祀,龐大庶民市集。
  • Potosi:曾是世界銀礦的中心,經過300年的殖民,如今沒落凋零。
  • Uyuni:盛名在外的天空之境和全球最大鹽漠,為觀光堆砌出的小鎮。
  • San Pedro de Atacama:全球最乾燥沙漠中的聚落,觀星聖地。
  • Salta:阿根廷北部沙漠南方的綠洲,充滿阿根廷樸實粗獷的原味。
  • Puerto Iguazu:世界級伊瓜蘇瀑布旁的據點,副熱帶雨林濕溽而生態豐富。
  • Buenos Aires:南美洲的巴黎,精緻街景,多彩城市生活。
  • Montevideo:宛如歐洲小鎮,舒心愜意的烏拉圭首都。


玻利維亞印象

玻利維亞第一個停駐的地方,嚴格來說是Copacabana。

Titicaca湖畔在玻國側著名的據點,我在Puno冒著寒雨將La Paz directo的巴士票改成在Copacabana換車,總車程因為繞行湖間、換車接渡輪而更長,卻能一睹小鎮風貌,這是前往太陽島和月亮島的據點,許多背包客會前往島上住宿。天氣陰鬱,湖畔景致委實不佳,但挺有趣是撞見學生們的慶典,小學生扮成各種結合傳統服飾的創意裝扮,主廣場週遭更有許多攤位,仔細一看是各年紀學生的自然科學考驗,學生講版讓訪客聽,主要以玻利維亞食材和美食為主,聽完訪客還得評分,隨年紀不同,難度也有差異。

穿梭攤位間,與害羞的學童們簡單交談,看他們對在地食材的熱情。便是這麼熱鬧繽紛與在地,構築了我對玻利維亞的第一印象。玻國在南美洲數一數二貧窮,如今南美最紊亂的國家當屬委內瑞拉,玻國人也藉機說委內瑞拉已在貧窮榜上墊底,但是就長期的官方數據,仍是玻利維亞無誤。

Copacabana的創意慶典服飾
行前La Paz是我最期待的地點之一。世界上最高的首都(實際首都,玻國法定首都是Sucre),海拔3800m,更以蓬勃頻繁的原住民自覺運動著稱,令喜愛原住民的我嚮往已久。誠然,貧窮的玻國,大量人口聚居,不要期待多麼美輪美奐整齊劃一的街景,從Copacabana往La Paz的路面便已鋪設得差強人意,有段甚至公路毀損,須穿越村莊中的顛簸土路,大巴行駛得艱辛,著實難想像這是首都與主要觀光點之間的聯外道路。遑論恰在我抵達前,玻利維亞遭遇25年來最嚴重的旱災,市民得靠政府水車配送民生用水,幾是一團混亂。不過,這亦是全球唯一設置纜車以供市民通勤的城市,空中俯瞰景緻,晴光爛漫市景令人印象深刻。

最深入骨髓的經驗,則是於Potosi參加礦坑tour。粉塵翻飛,曾是礦工的嚮導帶領我們進入仍在運行的坑道,300年間,吞噬了數百萬原住民和黑奴礦工的性命。僅有3度的清冷高原城市,街角旋身便是泥黃色、散發死寂氣息的富山(Cerro Rico),與居民的命運生死相依。

「玻利維亞最可取的,可能就是特殊的自然景觀吧。」在La Paz時,一同參加walking tour的烏拉圭大哥說。某種層面而言,同意也不同意。玻國的自然地景,無疑有放諸南美無可取代之處,食物稱不上精緻,但物美價廉且飽肚,以Quechua為主要組成的人民,Chulita、祭祀風俗等皆有有趣之處。玻國不是先進國度,放眼四週,鮮有規劃得當、完善整齊的建設,但於我而言絕對是耳目一新的經歷。

離開Potosi,便轉進南美最觀光化的地點之一,烏尤尼鹽漠。

Uyuni - San Pedro de Atacama 三日團

Uyuni是玻利維亞觀光業最發達的地方,「旅行社一條街」形成琳瑯滿目的day tour選擇。但細瞧,其實涇渭分明,概略就分成兩種──(1) 亞洲觀光客才會參加的找水團(日落團、日出團),以及(2) 歐美背包客心中首選,前往San Pedro de Atacama的三日團。

我呢?身為亞洲來的背包客,剛好橫跨這兩團隔絕的訊息傳遞網路之間,所有的背包客朋友都強烈推薦三日團,而旱季末期,La Paz終於開始降水,Uyuni仍是滴水不落,想一窺絕美倒影,找水團當然也不能少。Potosi夜車甫抵達,我便報名日落團,選擇找水聲譽卓著的日本旅行社,果不其然獲得一群可愛甜美的日本團友。Uyuni雖觀光出名,提款機卻稀少而不堪用,在匆忙提現的倉促中,翌日,我向家人朋友告知將與世隔絕,便跳上三日團的四輪驅動車。

來自義大利、德國、墨西哥的純女孩團友們,以及豪邁友善的司機,儘管擠在4x4車內顛簸三日似是生平第一回,也沒得洗熱水澡,但高原乾燥清冽,沿途壯闊地景逐一顯露,三餐亦被張羅得很好,不覺絲毫辛苦,滿溢回憶的都是與團友的閒聊、被魔幻自然風景炫目的感動。

這色彩繽紛的鹽湖與山脈,紅鶴星星點點,非親身抵達,無法想像。

從玻利維亞穿進智利,這兩國因19世紀的領土割讓、後續國境衝突,以及南美最新進vs.最貧窮國家之間的心理糾葛,雙方人民皆不喜對方。甫抵達San Pedro de Atacama,在玻國海關處莫名被收取了過關費用,智利方面則是乾淨井嚴,旅程內第一次有種身處已開發國家的感動,便是在這匆匆行經的沙漠小鎮,就連bus terminal皆繽紛有設計感,免費公共WIFI極為順暢。再從智利翻越安地斯山抵達阿根廷的Salta,氣派且動線良好的bus terminal,再度讓我有種不必在陌生場域裡拚搏的放鬆感,阿根廷與智利對比,更是有些趣味地體察到這兩個同樣在南美較為富裕的國家,之間細微的文化差距。

北阿根廷及烏拉圭

出發前,對北阿根廷的交通苦手至極,尋不到便宜機票,又想到冗長巴士便渾身不對勁。不過抵達南美後,發覺硬著頭皮衝就對了,最後還是靠瘋狂又漫長的長途巴士解決,雖然相較秘魯等國依然昂貴,卻已經是比飛行便宜得多的選擇。

Salta號稱最道地的peña - La Casana del Molino,值得專程搭車前往
Salta的停駐質樸而愜意。巴士行經七彩岩山,午間搭乘纜車眺望綠意十足的副熱帶市區,午夜至在地Peña聆聽道地阿根廷音樂、品嘗free walking tour嚮導推薦的Cafayate產Torrondes白酒。從Salta搭乘此行最長的巴士,25hr輾轉至Puerto Iguazu,享受副熱帶類雨林風情及世界自然奇景,再乘19小時的巴士Buenos Aires,扛著行李跳下車,頗有種暈頭轉向感。

還未來得及調整好心情,我整顆心都隨著烏拉圭大使館的回覆而擺盪。

戲劇性地辦好烏拉圭簽證,興奮又倉促地丟下大行李衝到渡口,只為在當晚抵達烏拉圭首都Montevideo。在那裏,平靜民主的富庶小國,人民有品味、富教養,卻真誠溫暖友善。文化上,大致與阿根廷和彭巴草原一脈相承,漫步城市間,卻是完全不同的心情與氛圍。同樣屬於先進國家,比起智利海關關卡繁複和檢疫費時,烏拉圭身為小國的開放心態,更讓我喜歡。

從烏拉圭回返Buenos Aires,聖誕前夕的首都,滿街盡是心情歡悅的人民,我也被這樣的節慶喜悅感染,行之於途,笑容不曾自臉上移開,動輒和路人閒聊起來,甚至獲得至少5個阿根廷人稱讚我西語說得好啊啊啊!臨去前拜訪了不容錯過的Recoleta、La Boca,地磚艷麗螢光的繽紛色彩,晴朗天候,光影灑落,讓我真正愛上這座城市。

旅途中的人們

Uyuni日落團日本團友與司機

夢想到訪天空之鏡,爬過旅遊資訊的人,可能都知曉Uyuni日出日落團的預定方法。幾間著名的找水旅行社會在門口張貼紙片,每輛車目前是Bs/900左右,湊滿7人便只需支付Bs/130左右。我夜車抵達,事到臨頭才匆匆報名,見彩色紙張上是6缺1的日本人,並喜孜孜地寫上。

被領到鎮郊小屋換雨鞋時,原先不曉得該怎麼跟我打招呼的團友們,聽聞我和司機自介,說自己來自台灣,登時驚呼,說:「我喜歡台灣!」「我不久前才去過!」親密度立刻up up,果然是台日友好啊>/////<,出門在外遇見日本人最暖心了!

這群日本人有一半住在多倫多,英語還過得去,但西語就依然承襲日人對語言的低天賦,不像其他各國背包客幾乎都能說個兩句,她們連最基礎的單詞也不會說。不過這正巧也免去了我的尷尬──身為車上唯一能說西語基礎對話的乘客,我被指派在前座,結果年輕同齡的玻國司機不知為何開始盛情表達好感,不斷問我要不要當他的女朋友,我哭笑不得的拒絕好多次,整趟5~6小時的半日團,日本團友可能只當我們在前座聊得順利,殊不知根本是同樣的迴圈跳針跳針,再回想那夜的壯麗星斗,不禁失笑。

與日本團友一起拍攝的鹽漠趣味照
Uyuni三日團女孩團友

雖是義大利人,但於奧地利邊境出生,母語其實是德語的Alexandra和Annamaria,是一對幽默風趣好相處的多年姊妹淘;僅有21歲的Jessi是團裡的德國小公主,在Lima交換,對年紀輕輕即有南美經驗的自己頗感自豪,傲嬌公主病有點嚴重,但本性還挺可愛的;兩個墨西哥女孩Diana & Valeria英語幾乎不通,和友善單純的她們聊天就是練習西語的好機會。為了配合大夥兒不同的西語程度,飯桌上有時西語有時英語,有時則歐洲女孩們開啟德語小視窗,三天就在對自然美景的連串驚嘆、新奇住宿鹽之旅館、夜晚發抖觀星等各種美好小片段裡度過了。墨西哥女孩們最後和司機一起返回Uyuni,我則和歐洲女孩們在San Pedro de Atacama續攤,而Alex和Anna特別為我至酒吧健行,更令我感動不已。

無垠鹽漠的夕陽,暮色中和團友們合照
烏拉圭大哥Juan

忍不住和人笑稱,這趟南美行幾位好友,皆是35歲左右的黃金單身漢,究竟是怎麼回事呀?

但這位的個性卻不怎麼似道地的南美人。儘管起初是在Titicaca湖往Taquile的船艙內,獲得他的主動幫助,只覺他側臉像中歐南歐混血,操南美腔西語,卻不是祕魯口音,又是獨自旅行,便頗覺好奇。然而他樂於助人卻內斂寡言,那條自我保護的線畫得有禮而寡淡,我只能從他頻頻喝馬黛茶(mate)的習慣,猜測他大概是阿根廷、巴西人。逛完Taquile島,船艙內遇見,他相詢我的來處,彼此自我介紹一番,才知他來自人口僅有300萬的烏拉圭。

其後,於Copacabana的渡口欣喜巧遇,在各自登上不同巴士前交換聯絡資料;於La Paz一起參加free walking tour;過兩日,他選擇了Sucre,我則奔赴無法割捨的Potosi,接著雖然都參加三日團,前後卻差了一個整天,在San Pedro de Atacama也因WIFI聯繫等問題,最後沒有見著。雖然在La Paz才曉得他竟是在瑞士Bern工作過3年,還有德語系血統,毋怪渾身帶了種我非常熟悉的氣質,彼此也多了些瑞士話題,但若是止步於此,大概只能定義為萍水相逢的普通朋友了。

孰料,在我意外辦好烏拉圭簽證後,已經返回Montevideo準備過聖誕的他,全程待在線上協助我訂渡輪,當晚更毫無二話深夜來找我喝酒敘舊,自相識以來終於有機會交心暢談。翌日他騰出整天,帶我遊遍舊城區、山丘、新城區,與他老朋友一起吃烤牛肉(asado)喝啤酒,甚至造訪他家的公寓,與他弟妹邊喝mate邊談天。我到訪烏拉圭雖僅有3天2夜,卻是將Buenos Aires的時間割捨而來,而我在這小國也獲得極大滿足,這個性格內斂冷硬,多做少說,和南美人個性頗有些差異的友人委實功不可沒。

新城區Pocitos的海濱,席坐堤防,手握mate,身旁是烘焙店買的甜點Alfajores,滿心感動的我轉頭認真道:「請你一定要找機會來亞洲,我希望能有機會招待你。」

在Montevideo港口市場,和烏拉圭友人們一起大啖烤牛肉佐啤酒,好暢快!
Buenos Aires的歡樂人們

這座城市裡我識得眾多稱不上太熟稔,卻友善熱情,對我處處伸出援手的阿根廷人和各國背包客。從Iguazu來此的巴士便與鄰座大叔Ramon閒聊多時,下車後也多虧他幫我買Sube交通卡、指點我如何搭乘巴士。我誤訂單人房5夜,最後來不及取消,決定親自前往致歉,和我再古董公寓中溫馨暢聊許久,人情味濃厚的老奶奶Mariel。Charlie's Hostel裡有眾多打工換宿的背包客,法國女孩居多,卻竟也有位美國籍,但父母皆來自台灣的男生!英語才是他的母語,皮膚也曬得充滿拉丁味,但我們依然聊台灣聊得親切又開心。

Buenos Aires的夜間治安是著名的惡名昭彰,但行之於途,總不乏主動關切我的小市民,例如從烏拉圭返回那夜,陪我等公車、最後叫計程車的中年夫婦,以及前往機場那晚,站在幹道上等8C線路公車,連小賣店前的遊民都殷勤指點我哪輛車有到達。而聖誕節前夕,或許不少學生不必上課吧,我穿著休閒在Recoleta區晃蕩,被遠遠叫喚Chica(女孩)時便和對方打招呼、閒扯幾句,心情極佳之下,連西語也彷彿變流利了,聊聊便和路人合照,再晃到下個景點,難以置信的隨興和如魚得水,實在是個親切到時常莞爾一笑的城市呢。


比起後續Patagonia對奇山異水的屏息、長途健行中深度檢視自己的平靜,12月前三週穿過變化多端的高原、鹽漠、彩色山、副熱帶雨林和精彩城市,絢爛和歡笑都彷彿凝鍊在這段時光裡,太多細節值得敘說,卻只能這樣先草率而流水的梳理了。其實北阿根廷尚有許多值得到訪的國家公園,更有我嚮往已久的鬃狼(Chrysocyon brachyurus),若有下回,應該會在此回乘巴士快速穿過的地區裡多著墨吧!


其他南美行的概述:

【南美】獨旅南美四個月

2016年12月1日 星期四

【南美】祕魯,長途旅行雜感

11/5起從厄瓜多Cuenca搭了12小時夜巴入境祕魯,至明日11/30即將從Puno出境,前往世界海拔最高的首都La Paz,正是26日。儘管等同我在加拉巴哥慢活停留的長度,但時間感卻是地轉天旋,幾日一回的夜巴,研究景點更是耗時,轉眼即將出境,雖FB按時更新,竟還不曾為祕魯撰寫網誌。

清晨9點,雲霧繚繞的馬丘比丘
相較阿根廷廣闊到令人頭痛的面積,祕魯已算是南美國家居中的了──36個台灣大小,略是厄瓜多的4倍。想當然爾,厄瓜多城市之間3~5hr半天可抵的光景不再,取而代之的是8~12hr的夜巴,仍在接受範圍內,只是多個夜晚輾轉於巴士座位,能處理照片、撰寫網誌甚至記帳的時光便不免銳減。

祕魯第一印象

可是那由北到南,靠巴士穿越國境,飽覽萬千風光的經歷,儘管尚未鑄就文字,卻是歷歷在目。對秘魯的第一印象,是荒蕪空蕩的北境沙漠。離開厄瓜多如花園山城一般的Cuenca,偏離安地斯山脈,巴士奔馳於祕魯沿海因祕魯涼流(Humboldt Current)而乾旱的大地,不若厄瓜多動輒是褶曲高聳入雲的山脈高原,或者沿海的濕潤熱帶平原,荒涼且杳無人煙,一片空盪黃沙,讓我驚愕。而初抵Chiclayo,更為滿街的摩托計程車(Motortaxi)炫目。

Trujillo, near Templo de Luna
回憶起來,祕魯城市的治安差異不顯,但據友人所述,恐怕Chiclayo是有那麼一點不安全。甫進秘魯的我,卻清楚感覺和厄瓜多的不同──Chiclayo人口60餘萬人,市中心光鮮亮麗的購物商場、服飾店俱全,不若厄瓜多總是戒備森嚴,連書店都以玻璃櫃將書妥善收置,指定好書籍才讓店家打開。對泡過FMCG產業有點trade marketing職業病的人,實在是到了祕魯才有一般世界城市中商店的陳列美感可言,厄瓜多可以說是為了安全防竊而不顧一切。

於是初抵秘魯,有說有笑的民眾迎面擦肩。若說厄瓜多80%左右的人口在貧窮線上掙扎,祕魯就是以中產階級為主幹了,這裡更懂美食(事實上Lima已作為划算的美食之都知名),不像厄瓜多人大多不諳營養學觀念,餐點澱粉比例過多,主要目的鎖定果腹。然而,擁有一定消費基礎的人民,基礎建設卻不算跟得上,路況或民生所需其實和厄瓜多相差無幾,卻因為消費者過多而效率低落──同樣是Movistar和Claro兩家電信行壟斷,但在Quito辦理sim卡時,人煙稀少的Movistar直營店,職員略諳英文,耐心為我處理,換了在Chiclayo,Claro動線混亂不效率,若非遇到當地人幫忙,不曉得得在那裏折騰多久。

作為台灣人,或許多國家旅客前往南美洲的首選地點,祕魯觀光業發達得多,因此居民也對外國人司空見慣。在厄瓜多,僅僅是在街頭或港口徘徊,便會被好奇靦腆的當地居民搭訕閒聊,每個計程車司機也恨不得多聊幾句再放妳下車。但在祕魯,尤其是南祕魯,亞洲旅客頗眾,這樣堪稱樂趣的消遣不再,取而代之的是滿街攬客的「China? Korea? Japan?」有些職員連台灣都說得出來,但沿街這般實在有點煩厭。

由於相對貧窮,以及山岳、原住民血緣占比較大,厄瓜多人較為內斂純樸。計程車司機即便遇上外國人想抬價,加價也在US$1~2之間,且還有殺價空間,也極為守時守諾。祕魯人一般更樂天開朗,守時程度尚可,而我初抵祕魯便對該國人民的印象兩極──在巴士站守株待兔的司機,S/3~8的車程竟獅子大開口要價S/60,我仰天白眼便拖著行李走了,緣著窄小巷弄步行幾條街,想到主要廣場攔車比價,或許會合宜些。走著走著經過Claro,便想順道辦sim卡,怎料職員叫我走過幾條街到另一間門市,頓時杵在門前,有些遲疑,忽然之間便有人向我攀談,接著便認識了祕魯行最重要的當地朋友Gonzalo。

那天晌午終於check-in的我,思忖,祕魯大概是個人性標準差比厄瓜多大很多的地方吧,好人俯拾即是,漫天喊價的小奸小惡卻也滿街跑。

以上是第一印象。

但當熟門熟路,摸透了祕魯模式,凝聚這將近4週的記憶,將祕魯無數零碎片段收拾打包進行李箱,腦中最清晰的,是此地相識的當地摯友、各國背包客友人,以及自小傳頌的知名景緻,終於嶄露眼前的感動。

祕魯行經城市

儘管目前尚無足夠時間翻越安地斯山,前往東側的亞馬遜雨林,然自北境伊始,山川平原沙漠,乃至於馬丘比丘周遭的副熱帶濕潤植披,揉合成萬花筒般的飽滿記憶。

曉得持續向南仍有更知名的沙漠,然空蕩無人居的連綿沙塵,高原地帶山脈險峻,卻不乏原住民在山坡間胼手胝足開墾,仍是頗為衝擊的景色。


  • Chiclayo:初抵祕魯,荒蕪沙漠中的綠洲城市,西潘王陵金銀藏品價值連城。
  • Trujillo:祕魯第二大城,奇穆文化Chan Chan遺址、月之神廟、鵝黃沙漠中的海灘。
  • Huaraz:擁有祕魯第一高峰Huascaran(6,768m),雪峰層巒疊嶂、清透美麗的藍綠色高山湖、5,200m的熱帶高山冰川,無數獨立自主言談有味的歐洲女孩作為健行夥伴。
  • Lima:沿海懸崖下車潮絡繹不絕的高速公路,靜夜海濤,和絕美太平洋西南岸夕照。
  • Paracas:鳥翼蔽日,喚起昔日三國為鳥糞交鋒的鳥島Isla Ballestas。
  • Arequipa:石造白城,世界第二深的峽谷Colca Canyon陡上陡下健行。
  • Cusco:武器廣場是祕魯最精緻美麗,周遭聖谷寧靜秀麗,滿佈印加遺址。
  • Machu Picchu:雲開霧散,沿軌步行,再揮汗登階上山才得以朝聖。
  • Puno:海拔高達3,800m,晴光爛漫,終於一遊夢寐以求的Titicaca湖。
自Tumbes關口至Puno,一共是3,000多公里的巴士旅途,除卻Chiclayo - Trujillo (4hr)、Lima - Paracas (4hr)、Cusco - Puno (6.5hr) 車程較短外,一概是以夜巴達成。到阿根廷之後,為求跨越遼闊國土,便不能只依靠巴士,這般完全以巴士由南到北,穿越一個中型國家,恐怕是生平第一回。

旅途中的人們

景點透過相機記錄,心緒卻得趁記憶猶新時留下筆跡。而旅途中締結的緣分,便是築成心情點滴極重要的元素。作為南美觀光不可錯過的國家,加上day tour & hiking參加得多,不像在厄瓜多本土多半自己來(加拉巴哥除外),缺點是連日來對local tour實在有些厭倦,優點自然是相識朋友無數。北秘魯識得的朋友,絕對在南祕魯重聚,而自南祕魯開始,Cusco - Arequipa - Puno形成三角形,Lima和Paracas也屬必經,於是眾友人不斷在不同城市交錯、相會。

趁他們大都不諳中文,讓我在細節歷歷在目之際,記敘種種交錯的光亮吧。

德國姊姊Sabine

在Trujillo的Chan Chan & 月之神廟遺跡團識得她,亦是旅程交會最頻繁的朋友。她來自德法邊境,目前在荷蘭鹿特丹的Mars工作,剛離開供應鏈經理職務,留職停薪,希望歸返後內部找尋更合適自己的職位。產業相同,甚至有前客戶/原廠的關聯(儘管不同品類),話題極快搭上線,我們在tour中急速熟稔,並從坑錢海灘餐廳相偕逃離。不過細細相處下,似乎個性大不同,雖只是些小細節,不過她帶著德國人典型在紊亂無序處便容易焦慮的龜毛,我們相識在滿是美味海鮮和ceviche的沿海,但她竟然不愛海鮮!我以為只是團友一場,孰料夜車一起前往Huaraz、一起在Wilkacocha湖day hike、在Lima因我未打算前往運動酒吧看球並未聚首、在Paracas她大力向我推薦Huacachina滑沙、在Arequipa一起吃馬鈴薯專業餐館,昨夜更在Puno傾心相談,我安慰短暫失戀的她,小酌Pisco Sour和Mojito,在木造酒吧、80年代爵士樂中一起促膝大笑......友情隨這些不斷促成的聚首,也累日加深。

人高馬大理應如印象中歐洲人獨立的她,卻害怕孤獨。在Puno我們連兩晚相聚,今夜她於晚餐餐廳,我們點了不同烹飪方式的羊駝肉(alpaca),她促狹著眼無辜地看我:「妳願意接受我的損友影響力,再跟我去喝一杯嗎?」

我們談工作,卻又還不願意面對遲早重啟工作人生;我們談感情觀,分享文化差異,甚至還有更私人的girls' talk;我們敘述旅程中遇見的美好人們,與每個值得紀念的故事。行程完全未配合彼此,卻在四座城市重疊且樂於相聚,因為她我認識了法國女孩Lauriane、荷蘭女孩Eva,今夜別離,我說:「下回相見就沒有如此容易了」但都愛旅行的我們,肯定還是會找到交會點的吧!

Arequipa的Hatunpa餐廳,店家準備的旗幟是友誼證明 <3
羅馬尼亞女孩Aliz

抵達Lima,甫離開夜車,她喚住我,問我是否願意分攤計程車資,我豈有不答應之理,於是尚未找著住處的她,隨我赴Miraflores的hostal,溫馨客廳內閒談些許,再步行至Miraflores center,我尋了處鄉村風裝潢的靜謐咖啡廳Caficulto,她說話步調慢,卻認真且深,長期相處,是我能信任的類型。

現居瑞士蘇黎世,做地理資訊學的她,與我有無數瑞士和中歐的話題可分享,而她最驚豔的,是作為匈牙利裔羅馬尼亞人,總是得不厭其煩解釋歷史因由,而3年前啃完匈牙利史的我,只是問她:「所以妳來自外西凡尼亞(Transsilvania)嗎?」

「我幾乎沒遇過外國人知道這件事,連很多歐洲人在我解釋後,還是很困惑。」她眼神炯炯看我,家族移民史原是很私密的,很多乍看混血的友人,我都不會貿然詢問,但經此一問一答,她開始娓娓敘述自家脈絡。我想去羅馬尼亞已久,最好的朋友亦曾在羅馬尼亞交換,儘管不曾到訪,卻對中歐極為熟稔,於是我們在初時便變得頗為熱絡。

Caficulto的佛卡夏三明治實是一絕,太美味了(S/10)
爾後,她在Lima便飛Cusco,接著便參加5D4N的Salkantay Trekk,於是我經Paracas、Arequipa乃至Cusco時,正逮著她結束trekk,只想輕鬆與朋友hangout。我倆與我新識得的朋友Stella在咖啡廳聊了會兒,而她特地換至我預計住宿的hostal等候我,於是我倆正好住在同間dorm閣樓的對面床。我從馬丘比丘折返,她已前往Arequipa,巧合地被分配到她床的我,難以克制的想念起她來。

荷蘭男生Hylke

在加拉巴哥Isabela島與我和愛爾蘭大廚Leon在hiking tour相識,進而一起去跟大廚蹭飯的毒舌男。其實比起大廚,我在hiking去程是先和他熟稔起來的,起先以為是個端正的歐洲男,卻不曉得熟了後其實嘴犀利得很,卻是刀子口豆腐心。他大學唸健康管理,研究所唸供應鏈,與我同年。將離Isabela時,得悉他倆將前往Santa Cruz,便沒有多認真和他留聯絡訊息,只留了彼此都相繼失效的厄瓜多號碼。孰料,我與Aliz在Cusco的hostal大廳休息閒談,Hylke竟滿臉愜意拎著欲送洗的衣服走過,我「嘩」地一聲站起。

寒暄一陣,夜裡他走進我和Aliz閣樓下方的床位,我倆才發覺竟是同一間dorm。他不改毒舌本色,促狹道:「唉呀,這樣妳就可以整晚俯瞰我睡覺了。」

「......」同學你有事嗎?
我索性把浴巾披在木製扶手上,隔離那個可以仰望或俯瞰的視線啊啊啊。

翌日早晨,即將前往馬丘比丘的我起了個大早,第一個坐在餐廳等待早餐,同樣即將check-out,赴4D3N的Inca Jungle的他,大方地坐在我對面。很怪異的是,初識時正經無比的背景資料交換,我倆有諸多話題,但等他露出嘴賤本色,我反而不知道怎麼跟他聊天了,囧。但往後旅程路線聽來至少六七成相似,終於互留資訊,就期待下回偶遇吧!

荷蘭姊姊Birgit

很妙的是,祕魯健行期間遇見荷蘭人無數,各個身手矯健,分明來自平坦無比的國家,卻爬山爬得臉不紅氣不喘,大概荷蘭人除了天生身高高人一等,還有其他先天的體能優勢,和後天的日常單車訓練吧....

爬Laguna 69那日,我被旅行社交通車惡整,清晨5點起床癡癡等了一小時,最後還得乘旅行社賠罪叫來的計程車去追巴士,上車時看見半車金髮碧眼的女孩,各自三五成群,有些叫糟。果然去程較不好破冰,加上高海拔陡坡急喘,團友也無心寒暄。直至抵達湖畔,我與Lima唸書、腳程奇快的美國女孩寒暄起來,不多時Birgit也加入,來自平坦低地國,她道:「我從未見過這麼漂亮的顏色!」

「這跟我在瑞士見過的景色很像呢,瑞士人都稱之為冰河牛奶(glacier milk)。」我回憶道。
後方猛地兩個瑞士女生冒出來,驚喜不已:「妳之前去過哪兒?我們來自蘇黎世!」

回程,美國女孩說想嘗試另一條trail,不多時便絕塵而去。我跟Birgit已有了基礎認識,她在荷蘭薪資待遇頗佳,於老齡居家服務公司擔任經理,卻對工作感到厭煩,因而離職。一年前更甫結束長達12年的感情。聞言我驚呼,無法想像該有多麼痛。

「有人說1個月可以消弭一年的痛楚,那我已經分手一年,好像有好一點了。」她自嘲道。

意外地剖心相對,我們分享感情觀,Birgit敘說她在旅途中遇見的故事,我們討論南美洲的行為觀察。緊接著因為她好奇,很有趣地琢磨起各地約會的進程,對亞洲所知甚微的她,不時驚呼:「蛤?什麼?不擁抱親吻的話,那剛開始約會的男女要怎麼說掰掰啊?」

「欸....就說一些好話,然後口頭說掰掰啊XD」我笑。待我細緻陳述那種含蓄試探、釋放訊息,猜測對方是不是想跟自己在一起的過程,她已經暈了,接口說:「好吧那這方面,荷蘭在光譜上還是比較靠近南美洲的。」

她很爽直,34歲了,獨立自主言談犀利起初不好親近,但相處下來卻覺得她對人敏銳,只是講話較無遮攔,卻也因此率性好相處。我們在Pastoruri冰河再次相遇,如今她應也還在祕魯。

紐約華裔女孩Stel

Colca Canyon健行團清晨早餐,尚未集體破冰,並聽一群美加女孩嘰嘰喳喳寒暄起來,而原先我以為是亞洲人的嬌小女孩竟也接口,說她來自紐約,在紐澤西出生長大。

儘管如此,不曉得什麼緣故,身為團裡唯二亞洲人長相的我們,還是不知不覺混熟了,可能是她Colca Canyon首日3hr陡下1,000m對右膝受傷的她太吃力,或者她剛從Patagonia旅行5週北上,雖話音略帶點端凝,但還挺樂於分享旅程tips,我們逐漸搭上話題。更讓我吃驚的是,她是我第二個在南美撿到即將去G公司工作的菁英,更是目前唯一一個在南美相遇的友人,剛結束非洲旅行!那片大地缺少完善交通工具,機票及當地團費高昂,甚至沒有青旅,一概單人房起,目前尚不在我考慮範圍內,但聽她娓娓道來,無論草原遊獵、人情冷暖,都讓人聽得饒富興味。

終於我忍不住問她,她不避諱地描述華裔家族赴美的脈絡。不過我們從頭到尾只以英語交談,旁敲側擊,她中文雖能溝通,卻稱不上非常輪轉,我也沒那麼喜愛在國外和人說中文,加上,其實她根本是美國人啊,直覺以英語溝通並無違和。

我們共同前往Cusco,轉赴Salkantay健行的她,如今一路北上,與我路徑相悖,12月便將結束長達7個月的壯遊,返美過聖誕節,準備迎接新工作了呢。

祕魯大哥Gonzalo

初來乍到祕魯便初識,讓我迅速銜接歷史文化、體驗Lima居民生活的多彩面向,若論相知深度,他也肯定拔得頭籌,所以默默壓軸吧。

如前所述,或許因家裡與台灣企業有合作關係的緣故,他見我甫抵祕魯一臉躊躇,便在Chiclayo武器廣場前的Claro忍不住叫住我。接著花了一小時,陪我在動線奇糟無比,擠滿熙來攘往人潮的電信行,讓我剛至祕魯便擁有sim卡。折騰完畢,我們轉往一間裝潢舒適,empanada香酥美味卻只消S/3.5的小咖啡廳,聊文化、職涯、歷史,以及我在南美一路行來的種種。他端出一本厚實的《Los Incas, Comentarios Reales de los Incas》我仍記憶猶新,而我自然是掏出《被切開的血管》了。

雖是前來出差,翌日週日,沒有任何當地業務願意跟他開會。上回來Chiclayo是十數年前,彼時西潘博物館還沒蓋好呢,他遂興致勃勃地要一起參觀遺跡。在博物館內,他熱愛歷史的程度真的沒框我,也讓我不致陷入因對繁花盛放的前印加文明一無所知,加上導覽員只以西語講解,進而參觀完畢仍以管窺豹的窘境。當日共參觀了布呂寧博物館、西潘博物館,加上西潘博物館側,竟有販售天然彩色棉花產品的市集。而午餐他更是堅持一定要帶我體驗道地祕魯菜,那道僅S/25卻粉嫩鮮魚堆疊成山,口味擺盤俱佳的Ceviche,以及Pisco sour、Algarrobina兩種調酒,甚至他請服務生拿出紫玉米,給初抵祕魯連Chicha morada都沒喝過的我長長見識,迄今這餐還是我整趟祕魯行的美食亮點。

實在美味道地,份量也無話可說的ceviche
待我抵達Lima,既是地頭蛇,他更顯悠然自得。在Chiclayo他竟和我這外國人一起查Tripadvisor,我都忍不住要取笑他了!他帶我至Miraflores他常去的溫馨小酒館,品嚐幾款祕魯各區域產的精釀啤酒,再漫步至海濱,高聳崖壁下遙遙望去,是太平洋夜間靜謐的海濤聲,他說嚮往亞洲,好想去東亞包含台灣瞧一瞧。我開玩笑道:「我們家小島就在太平洋彼端,你從這邊游過去就到了。」

翌日晚間是祕魯對巴西的足球賽,德國姊姊Sabine熱情邀我去和她及荷蘭友人一起看球。不知怎地,當夜的我獨自踅布至喧騰的calle Berlin,沿街遭受過度熱情招呼亞洲人的對待,卻半絲也提不起勁,只想找處寧靜所在,舒緩地休息。Gonzalo這當口完全發揮好姊妹的精神,竟帶我到一家裝潢華美,價格卻經濟實惠,甜點更是水準之上的連鎖店,說是他的愛店,我則誠心感謝他的友情相挺──「沒想到竟然讓一個拉丁美洲的男生,在自家足球激戰的時候陪我來吃甜點,我太感動了。」

「因為我知道祕魯會輸。」他說。
在我飽食完黑巧蛋糕和山欖(lucume)塔後,他翻開手機嘀咕道:「果然輸了。」

最後一日更有意思。他家生產各式塑膠射出成形製品,大型機器幾乎都與台灣一兩家企業購買。他問我想不想去看看塑膠工廠,在Lima第3日,舊城區都逛過兩回,新城區皆在晚間閒晃徹底,沒多想便應允。於是他便說會前往Lacromar,Lima最有名的海濱購物中心載我。

待我悠悠哉哉,午飯完才慢吞吞移至海濱,赫然見到街區封路,警察沿街站崗,竟是Lacromar側邊的電影院失火,奪去5命。我抵達時火已撲滅,只剩地表蔓延的水漬,和久久不散的圍觀群眾。傻眼之餘,我改道Barranco,他抵達時帶我轉了一圈廣場周遭,跟我說哪間是他和前女友有傷心回憶的酒吧,哪間是表弟最愛浪擲金錢的名店,哪間則是他少年時誤闖幫派聚集的黑社會酒吧......。Barranco白日是舊而不亂,充滿文創和南歐氛圍的藝術區,晚間則搖身一變,醉漢處處,喧鬧無比。Gonzalo笑稱已經很久沒見過陽光下的寧靜Barranco,我則為晚間栩栩如生的描述咋舌,想見識又怕喧囂。

其實我對完全與環保背道而馳的塑膠工業興致不高,但觀察台灣製的機具,看祕魯工廠間上對下的主雇關係,以及生產線作業流程,倒也很有意思。我們搶在6點前車潮湧現時,駛離Lima南端的區域Chorillos。沿途全是自費築柵、入口聘保全的社區,Gonzalo更不諱言,恐怕每一個祕魯人都被搶過,他自己2年前,才剛在自家住宅不遠處,被持槍搶匪洗劫一空。

「.........」我傻眼。
「突然覺得害怕起來了?」他有點譏俏,但更多的是自嘲。
倒也不是,只是幸好有當地人開車載我,讓我目睹Lima治安堪憂的那一面。但Gonzalo卻說,開車也未必安全。尖峰時段車潮固然惱人,但非尖峰時段,卻會有警察攔車索賄。

「現在祕魯還是如此嗎?」我驚詫。

緣著稱為Circuito de Playas的濱海high-way,朝Miraflores前進。將離Lima前夕,絕壁下美絕的東南太平洋夕照,恣意渲染整片無垠天空。




除此之外,當然還有難得遇見的台灣人──在Lima hostal撿到的麻醉科學姊,我們一起品嚐日裔移民經營的ceviche小吃攤。Calca Conyon甜美又矯健的荷蘭情侶檔、Laguna 69健行相談甚歡的瑞士女孩們,都是我隱約想不會再有交集,從而有些惰懶,未留聯繫方式,只能期待和Hylke一般再度在某處偶遇。而其他僅是擦肩而過的人們,更是細數不盡,如day tour團友、一齊同赴晚餐之約的友人,甚至熱心好奇的路人。若論景點,祕魯於南美洲拔得頭籌。無論是幾乎與南美旅遊已是同義詞的馬丘比丘,的的喀喀湖、印加聖谷,乃至於6,000m+雪峰遍佈的Huaraz,及北祕魯目不暇給的前印加遺址。但是若抽離這些移動中締結的友誼,景點無疑會變得乾癟無味。是他們構築且豐碩了我的祕魯行旅。

如今人已抵達玻利維亞,從厄瓜多走進祕魯,中產階級明顯富裕且數量大幅膨脹,而玻利維亞的貧困,則似乎又回到厄瓜多漫步街頭的感覺,得多放一絲小心翼翼,卻也無比期待在這原住民比例極高,進來社運蓬勃發展的國度,能夠觀察到些什麼。

旅程不知不覺過半,南美卻是越玩越有滋味,越多地點想貪多務得而不可得。
這片魔幻大陸起碼還值得2~3次的壯遊啊!我一定會再來的。


其他南美行的概述:

【南美】獨旅南美四個月

2016年11月5日 星期六

【南美】厄瓜多,長途旅行雜感

手沖咖啡的香氣縈繞,此刻,於昆卡(Cuenca)鄰近古城區和Tomebamba河的小巷弄間,滿足地落腳於鄉村風咖啡廳Nucallacta一隅,權當退房後的棲息地。昆卡5夜,遠遠足夠遍覽所有遠近景點,然這作為世界遺產的古城,書店林立、文藝氣息濃厚,本週更欣逢一年一度的盛會(Fiesta de Cuenca),僅是漫遊古色古香的殖民風巷弄便愜意無比,隨處皆可消磨。

Cafe Nucallacta, Cuenca, Ecuador


自9/26飛離台灣,輾轉經LA、Panana而抵達Quito伊始,步調輕緩地於南美小國厄瓜多度過了5週。即便扣除加拉巴哥25天長駐,若攤開南美地圖,這些時日仍是在彈丸之地打轉。難以想像後續幾天一回的夜巴移動。

2016年10月28日 星期五

【南美】駐加拉巴哥特輯3:企鵝火山島Isabela

只仰賴兩具引擎推進,但船身較穩的圓形快艇乘風破浪,漫長一天內,有4小時處於海浪尖端蹦跳的快艇上,漫漫汪洋中水花四濺,我不斷臆想著《少年Pi奇幻漂流》的魔幻場景──是了,Pi的小艇最終被沖上墨西哥海岸,那兒距加拉巴哥最西側的Isabela,並不算太遙遠。

胡思亂想,眼神卻直盯著地平線──搭快艇的小訣竅,凝視遠方靜態的地景,可有效避免暈船。Isabela島於傍晚暖陽中緩緩浮現,平緩但隱約有火山起伏的地景輪廓,接著港外細碎島鏈Tintoreras映入眼簾。我轉頭問扛著滑板搭船的在地人Mario,哪裡看得到企鵝?他笑著朝島鏈瞟去一眼:「那裡就有機會。」

隔兩天我遇見企鵝了!唯一能生存在赤道北緣的加拉巴哥企鵝!

位於Las Tintoreras的加拉巴哥企鵝


【南美】駐加拉巴哥特輯2:San Cristóbal小鎮村悠閒生活

四趟島間快艇,最顛簸的竟是最後從Santa Cruz回San Cristóbal。快艇在浪頭上重重躍起、墜落,化為細碎噴霧的浪花灑進船艙,彷彿整路坐在腥鹹的蹺蹺板裏頭。好不容易支撐到港,晴光乍現,天光雲影無一不美,熟稔的Puerto Baquerizo Moreno赫然敞開在眼前。我興奮躍下船,本能毫不需思考地蹦跳回Katarma,覺得跳島走了一遭,還是這裡最得我心。

5天4夜跳島至Isabella & Santa Cruz如眨眼,昨夜與在Isabella島識得的愛爾蘭友人港邊觀鯊歸返,深夜闃寂,於漆黑火山岩裝飾的單人房裡膳打著。無法想像在加拉巴哥的long-stay只剩下4天晚上......許久後,待我重新在家鄉忙碌起來,一定會無限懷念這令人心緒恬然的世外桃源。

加拉巴哥三座主島各擅勝場(Fernandina只有百人居住,船班稀少暫且不算),而地處最右端的San Cristóbal,距離本土最近,雖非主島,卻是政府機關駐紮的行政中心,比起喧鬧的Santa Cruz更為寧靜。主要城鎮Puerto Baquerizo Moreno冗長拗口,整個10月長駐,喜歡暱稱它為小鎮村──麻雀雖小但五臟俱全,所有民生所需、美麗沙灘與機場,皆在步行距離內。海獅酣睡、浪濤襲岸、淡季涼爽空蕩,這裡輕緩悠閒的步調、路不拾遺且逢人溫暖問候的氛圍,一個月裡,終於治癒或淡化我積蓄的壓力,與亞洲社會期待窠臼長年綑綁之下,連自己都不曾知曉的身心困乏。

以往工作間以極有限年假擠出的旅行,像是溺水前攫住浮木以求喘息。
此時此刻,步調與踏足之地都是自己所欲所選,身心是說不出的輕盈自由。

Puerto Baquerizo Moreno 酣睡的加拉巴哥海獅們
Host Andres不只一次提起,三年來,志工熙來攘往,許多人無法適應這個小地方。從剛抵達時他便不斷對我打預防針,說餐廳選擇有限、超市常常有物品缺貨。我只笑笑地跟他說,我家鄉也是個「小鎮」,儘管台灣的小鎮定義仍有8萬之眾,但住在鎮中心車程10分鐘的幹道上,我也習於極為有限的商店和餐廳選擇,更遑論多年來頻繁來往部落、山間,對手機訊號不佳也習以為常。

事實上從5月起和Andres無數次聯繫,在他的鋪陳和預防針施打下,San Cristóbal的機能比我想像中更好。固然物價較本土昂貴,因所有物資皆須以船運送,選擇雖不多,但也倒不致有必需品找不著的窘境。若想省點錢,建議攜帶個人用品(洗髮精、潤髮乳、肥皂等)以及防曬油!厄瓜多防曬油不若台灣削價競爭,標價令人咋舌,同樣的品牌我在Guayaquil看到$13已覺得貴,到了加拉巴哥竟然上看$20。若行李放得下,消耗用品建議先準備。至於食品在這裡購買即可,San Cristóbal居民不少同時兼營第一級產業,雖規模小,但雞牛魚蔬菜等足夠島上消費,麵包店亦有幾家,價格略高於本土,卻還是相當便宜。


San Cristóbal簡介


San Cristóbal面積為558km2,約2個台北市,島上85%為國家公園覆蓋。主要城鎮為左下方Puerto Baquerizo Moreno,為加拉巴哥省省會,目前全島約8千人居住。天氣好時可遠望到Santa Fe甚至Santa Cruz。
交通(Transportation)
  • 海路:Santa Cruz搭快艇約2hr,一天兩班,單程船票已從$20漲到$30。當然,海路過來代表是從Santa Cruz進出的遊客,謹記Santa Cruz的機場是在北端的Baltra島,從那邊搭渡輪過海,再搭巴士到Puerto Ayora要1hr,再搭到San Cristóbal相當舟車勞頓。
  • 空路:Guayaquil直飛約1.5hr,基多需轉機。機場離市區步行10分鐘,計程車約$2。


可步行前往的景點(以港邊為起始點)

  • 港邊:沿港邊延伸的Playa de los Marinos、Playa de Oro。海獅眾多,餐廳、旅館、紀念品店、旅行社、潛水社聚集,步行5min以內。範圍內有巨龜雕像、Katarma父子創作的劍魚雕像等。
  • 鎮上:小鎮很小,港邊往裡走1~2街區就是當地人居住的區域,教堂為地標,教堂後一條街有2016年初才落成的市場,沿Avenida Alsacio Northia向東南走可以抵達機場,反方向一直走也可以抵達Playa Mann和Interpretation Center,另有醫院、洗衣店等。
  • Playa Mann: 從Playa Oro沿著港邊飯店的木橋步行3~5分鐘,對面是綜合型的在地機構,包含Universidad San Francisco de Quito的分校及孔子學院(之後亂入在地中文課就是在這),斜對面是加拉巴哥群島博物館(Interpretation Center)。
  • Punta Carola & Cerro Tijeretas: 推薦必去,穿過Interpretation Center後沿著鋪好的trail繼續往前走5min左右,會看到這兩個點的岔路,往左前往Punta Carola,眾多海鬣蜥、海獅棲息;往右可登上軍艦鳥山,山丘不高且有木階,展望台視野極佳,無論俯瞰小鎮或是欣賞夕陽皆是首選。頂端展望台右側另有一條trail,往前可近距離觀察軍艦鳥棲息和覓食,再往前便會下切下山,沿岸邊直走1.5hr可以抵達Playa de Baquerizo,據說是個非常美的沙灘,但因我那天時間不足便中途折返,沿途鳥況和地景都不錯,尤其經過軍艦鳥山下方天然灣澳時,逆光非常美麗。
  • Playa Loberia: 從港邊步行約30分鐘,往機場方向,在機場前一條岔路左轉直行,穿過一處採礦場,續走15分鐘。是San Cristóbal步行距離內最美的沙灘,漲退潮、清晨黃昏各有各的美,亦是浮潛好地方。緣沙灘往前有海岸火山岩間的trail,直走30分鐘可達岸邊懸崖,是賞鳥超棒的點,燕尾鷗、軍艦鳥、鰹鳥等不一而足,唯火山岩不太好走又銳利,穿涼鞋要小心,拖鞋不建議。
Playa Loberia。漲潮,午後。

需參加Day Tour的海邊景點(價格為2016年10月,淡季)

  • León Dormido (Kicker Rock): 島嶼西南側西方海上的巨石,因形狀,西語被稱為睡獅岩。這裡是浮潛看鯊魚的熱點,常見種類有Galapagos Shark、Hammerhead等,通常8點出發3點回,浮潛時間長,供午餐,通常含教練拍攝的Go Pro照片,均價$110。
  • Islas Lobos: 位於島嶼西南側的海獅島,距離岸邊非常近,上有海獅聚集,可以欣賞到Alpha海獅坐擁群雌在大樹下休憩的景象,另外島上有藍腳鰹鳥、軍艦鳥築巢,因此可以非常近距離欣賞成鳥育雛,和在巢幼鳥,喜歡鳥類不可錯過。登島導覽後會在島周邊浮潛約30~40分鐘,接著到最近距離的沙灘休息。供午餐,約8am~2pm,均價$70。
  • Punta Pitt: 島嶼最北端,因船程遙遠,我目前還沒有打算跟。那邊是各種鰹鳥聚集熱點,可以集到除了紅腳鰹鳥以外的種類。但島上海岸邊常可以看見鰹鳥飛行,因此對我來說雖然有些種類不曾極近距離接觸過,卻已經足夠。價格沒問過但估計$140~150。
  • Española Island: 遠得要命小島,船程單程2hr,因此7am~5pm,卻有4hr以上在坐船。這裡是唯一可以看見瀕危的波浪信天翁(Waved Albatross)築巢求偶的地方,也有藍腳鰹鳥、Nazca Boobies等,對喜歡鳥類的人來說應該是天堂,在島上停留數點之外也會浮潛。要價不斐,均價$150,也有不少旅行社開價到$200,因為每天能上島的船隻非常有限,所以船家都是輪流安排,如果時間彈性不夠的話只能讓人宰,建議盡量等last minute offer,曾經有在地導遊朋友當天早上6am給我$80的價格,要我7點衝到碼頭,可惜我當日無法前往。聽說有未獲准的漁船也私營此路線,但是並不建議,務必認明船上的政府認證。
Islas Lobos的超近距離藍腳鰹鳥。
高地(Highlands)

個人覺得San Cristóbal不可錯過的區域,畢竟除了小鎮村外,整座島也只有這條道路貫穿島嶼南部,其他皆極難深入內陸,時間足夠請務必前往。以下景點可包含在一日內,前往方式有 (1)找人分攤來回計程車資$60;(2)參加Day Tour $70;(3)騎腳踏車上去,每小時租金$3,單日租金$20。(3)很拼啦哈哈哈,因為一路上坡,在中段爬升到600~700m後再下切至海平面,對沒有mountain biking經驗的人而言非常挑戰。我在台北常常騎河濱單車,但很不擅長爬坡,某天測試體力租車2hr到El Progreso(海拔250m)來回,便已覺得累極,最後是找了一個美國人分攤車資,畢竟下列景點最重要的還是巨龜飼育中心(Galapaguera)!
  • El Progreso: 距離Puerto Baquerizo Moreno 8km處,據說是此島第一個人類聚集地,小教堂十分可愛,另有La Casa del Ceibo,如果租計程車的話司機會自動停留,參觀費$1.5,也有賣好吃的香蕉蛋糕$1.5,古老壯觀的雞冠莿桐(Ceibo)樹屋很值得一觀,甚至還有地下室!裏頭展示El Progreso早期聚落的黑白照片。雞冠莿桐是阿根廷&烏拉圭國花呢,這棵巨木至少有300年歷史了。另外餐廳及全區使用了2.2萬個回收寶特瓶布置,非常特別。
  • El Junco: 約16km處,海拔600m的火口湖。司機會停在trail入口,往上步行10分鐘即抵,木階石階等非常容易。火口湖雖不大,但十分寧靜,不少軍艦鳥貼緊湖面飛行,低掠覓食,行為和海岸邊很不同,經過的話務必下來欣賞。
  • Galapaguera de Cerro Colorado: 位於23km左右,海拔160m的半自然環境的巨龜飼育中心。儘管很多從主島來的遊客會表示「其他島也有中心看得到巨龜啊」,但參觀過Isabella、Darwin Center後,這真的是我最喜歡的一個,環境更貼近自然,巨龜更有活力,且儘管看不到蛋,卻是唯一可以貼近剛出生寶寶龜的地方,從巴西烏龜size的寶寶,一路看到5歲的活潑小孩(約30cm)、好動青少年,直到年齡足可當祖父母的巨龜爺爺(雄龜體型較大),解說員友善盡責英語也夠用,非常推薦的好地方,待龜龜長成後,會再運到島與北邊的Galapaguera Natural野放。Santa Cruz高地有開放環境滿佈巨龜,那邊應該也很棒,但我就沒有時間去了,那裡應該只有成龜,且沒有解說員。
  • Puerto Chino: 公路末端的海灘,據說風景甚美,不過我們不幸選到了一個耐性奇差的計程車司機,一直說我們前面耗太久,他還要回去做生意,不願意載我們繼續去Puerto Chino。明明上車前我就有跟他講好價,言明「整天」,但有時當場被凹也實在沒輒,幸好我不是海灘控,且加拉巴哥海灘很多,同車的美國人也不介意,於是沒看到25km處的Puerto Chino就折回了,有點小可惜呀。
Galapaguera 至少60-80歲的巨大象龜,奮力向餵食點移動

小鎮村愜意人生

與我相熟的人都曉得,我其實閒不下來。無論工作、旅行、踏青、學語言、運動、唸書、在咖啡廳和摯友閒談......我總是需要一種「正在做事情」的感受。如若有段耍廢的時間,那也是因為,心裡盤算這個晌午用來耍廢、想要耍廢,但還是經過理性思考。正因如斯,剛抵達小鎮時,我像是不斷降速的交通工具,在和host互相認識的過程,為和此地輕緩頻段對接,不斷放慢心緒,直到自己終於適應海灘小鎮的步調。

第一週,剛從厄瓜多內陸飛來此,一切皆無比新穎。我還記得第一天,因為Andres沒交代什麼工作給我,便讓我自行溜達,我漫步幾分鐘,第一次走向港濱,驀地見到滿天盤旋的軍艦鳥,耳畔傳來海獅懶洋洋的吼聲,我禁不住興奮狂奔了起來,撲到海邊和海獅近距離大眼瞪小眼,樂得不能自己。過了許多天,才逐漸習慣這個魔幻神奇的島嶼──毫不怕人的海獅和海鳥們一直在那裡。但初時感動依然歷歷在目,舟車勞頓,幾個月的籌畫與忐忑,自孩提時的夢想,終於化為滿目炫爛的海景。如今我還常常掐準時間,5點出門至港邊看夕陽,看鵜鶘和軍艦鳥振翅於紫紅、火紅、粉紅的暮色,而海獅油亮的皮毛閃爍著光。

褐鵜鶘與港邊暮色
第一週的我,除了表定的工作時間外,每天都找件事情做──短則找旅行社詢價,了解day tour價差和內容,長則至Cerro Tijeretas健行、步行至Playa Loberia觀浪,接著過沒兩天便參加了Islas Lobos的tour,因為2點便回港,正好下午再回來做點事情也不遲。第一週,儘管每天出門都與好奇行注目禮的小鎮居民打招呼,儘管在Andres帶領下已非常清楚商店位置,但心態似乎仍比較像個觀光客。

第二週,在Islas Lobos識得的導遊Wilson和我變成好友,約略33歲的Wilson是在地人,喜歡衝浪,博學開朗英文流利。某晚,他與朋友行經,說正欲去看排球賽。我沒有二話的跟了,跟他們蜿蜒步行到社區高處的排球場,怎料廝殺已經完結,兩隊在暢飲啤酒了!才知道厄瓜多在地排球賽往往3對3,不同社區組隊,輸的隊伍出酒錢。我們看微醺的漢子們打了幾場友誼賽,Wilson另一個朋友出現,我們遂去他家稍坐──原來他家是家具工作室,專門回收棧板再製(在這裡看見熟悉的棧板真妙)。Wilson說,他先前直接買成品,兩椅一桌花了$250,深覺不便宜,這回決定買原料自己來,我們幾個買了一兩瓶啤酒,看他滿頭大汗想把木片移除棧板,最後竟把木板弄破,全員哈哈大笑。

小鎮排球賽,右下角是已經被喝光的啤酒...
專製棧板回收家具的Wilson朋友家
10/17,難得來了團客,翌日接待完他們的早餐,我自己也飽食了豐足的一頓,稍事歇息間,Andres一個年輕友人來訪,是正在基多念航太系的Luiz,父親是鎮上旅行社導遊,與Andres從前一起學中文,不過Andres1年多便中斷,而Luiz連續學了3年,竟初具小學程度,能用中文和我基礎對話,口音尚稱標準。我大為驚豔,細問才知這21~22歲男孩堪稱語言天才,英語西語中文義語皆能對談,略諳德語韓語俄語,此際還於基多上日文課。他擅巴西柔術(Jiujitsu),會跆拳道,還抱持著想上太空的夢想,完全是夢想無限廣闊的年歲。

有客人時Blanca位我們兩個人做的豐盛早餐
Luiz說,孔子學院的中文教師們老是拒絕他的邀約,我忍不住失笑,答應陪他走去,與據說「很無聊」的中國年輕教師們聊天。亂入中文課時,同齡中國女生正在與一位學生一對一教學,那黑裔學生一看到我便叫道:「嘿,我記得妳!結果妳沒有來報名我們家的行程嘛!」

嘎.....小鎮村雞犬相聞,亞洲面孔又太醒目,這位也只有21-22歲的Alias竟是我某天滿街詢價的旅行社(眾多)員工之一,但我對他很有印象,主要是這座小鎮黑裔不多,而他靈敏反應快,英文更是此地數一數二的流利。目睹他剛修完基礎中文,再風塵僕僕早退,趕去上德語課,和Luiz都是自我學習動機極強的語言天才,不由得有些慚愧。晚餐時分,德語課下課的Alias趕來和我與Luiz吃晚飯,他倆努力不懈狂飆各種語言單字,幸好我還記得不少俄語招呼語,否則至俄國旅行甫過數月,若忘得一乾二淨就太丟臉了!

Puerto Baquerizo Moreno的夜景,明月皎潔。
Luiz & Alias說要帶我在港邊找雪花魟魚,但找了半天一無所獲,只有海獅鼾聲陣陣。
因為這些在地朋友,加上行之於途、餐廳、市場不乏好奇找我閒談的小鎮居民,迄至第二週,我更感覺自己像在生活,而非旅行;像在地人,而非旅客。

最感謝的鐵定是Andres,他與他父親David待我慷慨坦承如家人,卻不會像亞洲式那種過度親切張羅,反而更常是他慵懶隨興的步調緩和我的壓力。抵達前與他聯繫,到得後來我問了問題,最常聽見他回:「不用擔心」,而抵達這裡後也發覺,真的毋須煩惱太多,人來了足矣。我們通常每日一起午餐、晚餐,除非我整個白天出去溜達、或他突然想吃垃圾食物隨便解決。偶爾,也曾和他父親David三人一起去市場二樓美食街覓食。縱使小鎮餐廳選擇有限,食物難免重複,但我已對品質和價格深感滿意,每回用餐時間更是最能暢談的時刻──我和Andres看新聞聊政治與選戰、經濟狀況、社會問題,有時則天馬行空地分享亞洲和南美文化、語言等各種差異,或交換我們相似的歐洲經驗,以及對價值觀、對生活的期許。Andres比起我這理性腦的傢伙而言,更像是個藝術家,故哲學和創造性思維,我大概真心做不到如他那般跳躍,但我對商業自然比他更有敏感度。是故,及至如今,話題從來也沒有枯竭過。能夠有這麼投緣又隨興的host,真是何德何能。

此際正值涼季,生意清淡,小鎮所有餐廳和飯店都只有小貓兩三隻客人。對當地人而言,此刻海水太冷,多半只有觀光客下水。但我誠然極愛這個季節,18-22度左右的清爽暖陽,清晨晚間乾燥清冽、涼風徐徐,深夜抬頭是滿天星斗。南緯不到1度,和台灣緯度差距其實不遠,某夜瞧見熟悉的獵戶座,清晰無比高掛天際,雖與家鄉相距萬里,卻共享同一片星空,感動登時像潮水一樣蔓延。
ˋ
港邊圓月和獵戶座。
再後來,識得了一起去Galapaguera的美國朋友Jon、隔幾天至機場送走他和Luiz,臨行前帶他至Katarma轉轉。我驕傲地帶他緣著所有磁磚馬賽克拼貼轉了一圈,聽他連聲驚嘆,那一刻自己也覺得與有榮焉。在科技業工作的Jon竟魔術般從隨身包掏出360度相機,喀擦一聲,那張修飾過的照片已被我放上粉絲團,內有我、Andres和Jon在邊上笑著,念及host爸親手玩360度照片時那種童心未泯的驚喜神情,真是難忘的一刻。

和Andres, Luiz玩德州撲克,第一次玩的我竟然大贏了兩個傢伙,
前面都是我的籌碼XD 我想這就是新手運哈哈哈。
這樣愜意的日子,偶爾吃膩外食和厄瓜多滿噹噹的飯量,便去超市找尋中式麵條,加上蛋、葉菜、市場論斤秤兩買的肉片,煮成台灣味十足的湯麵。早餐更是如在瑞士交換時一般,每日動鍋簡單手做,只是附近烘焙坊買來酥烤的麵包,加上在地盛產的鮪魚罐頭,煎成鮪魚歐姆蛋,便覺多汁美味,佐上熱茶,清風拂面,身在高第風格多彩閃耀的磁磚拼貼間,開放式建築設計採光極好,此情此景,不啻是人間天堂。

老樣子早餐,鮪魚歐姆蛋配酥烤麵包、熱茶。
此刻抵島屆滿三週,更正好是離家1個月。我的南美行旅還有很長很長的路要走,但這個寧靜恬然的小鎮村,一定會長留在我心田。其實,即使在太平洋的彼端,我也沒有擺脫前工作的糾纏,三週裡聽說了不少震驚消息,足令我沮喪不已,甚至與小鎮新識的友人們忍不住訴苦。不過我還記得Wilson開玩笑地說:「就到港邊看海獅睡覺吧!我們都稱這個叫做海獅療法(Sea Lion Therapy),在他們的鼾聲下妳會忘了一切煩惱。」

是。比起成天酣睡的海獅,我們的人生真的好複雜啊。

Playa Loberia超級Q萌的小海獅。
加拉巴哥long-stay即將到尾聲,這幾日會繼續努力整理照片、撰文以茲紀念。從Santa Cruz & Isabella島回返,難忘重返小鎮村的感動,是以我越來越能體會,為何Andres曾連續離家求學、工作15年,旅經厄瓜多本土、美國、歐陸......但他最後甘於回到這個小地方定居。

得此悠閒寧定,簡單卻富足,夫復何求呢?

2016年10月15日 星期六

【南美】駐加拉巴哥特輯1:Katarma打工換宿

千山萬水赴龜島之約。

抵達小鎮村屆滿十日。這是群島中最早開闢,亦是行政中心所在地的San Cristóbal島主要聚落Puerto Baquerizo Moreno。跟目前的第一主島Santa Cruz相較,小鎮村寧靜愜意,雖不到路不拾遺,卻也相差不離。從擾攘富裕卻治安不穩的Guayaquil飛行1.5小時而來,兩地判若天壤。這些日子,每天極其閒散,單純煩惱今天做什麼。作為稀有的東亞短期住民,出門後滿街和小鎮村居民Hola打招呼,在沙灘上觀察海獅翻滾,直到太平洋畔的絕美夕陽隱沒在靛藍海濤中....

加拉巴哥群島距厄瓜多本土上千公里,汪洋孤帆,位處浩瀚太平洋的另一隅。因嚴格管控,不啻是最後一片人與動物和平共處的樂土。甫入境,拖著行李箱,自機場漫步至落腳處,旅途與航程輾轉,無數不確定性和細節籌畫,在那一刻總算化為實質,心裡是說不出的感動。

Andres一手設計打造的Quimera磁磚拼貼,旁邊是美麗的泳池和桑拿室

2016年10月3日 星期一

【南美】Chimborazo (6268m) 厄瓜多第一高峰健行

欽博拉索火山(Volcán Chimborazo),厄瓜多最高峰,海拔高達6,268m,厄瓜多旅行不可錯過的一站。這是我此生目前所遇最高的山巒,而健行至雪線(約5080m)為止,亦是個人最高健行紀錄。無比幸運獲得山神賜予的意外晴空,凜冽山嵐、皚皚雪峰,以及高海拔曠野的動物們......永遠也不會忘記這一天。

獨自於Guayaquil機場緩緩撰文,往加拉巴哥班機誤點2小時,不過厄瓜多最大電信商Movistar在機場投資,座椅側邊扶手都有免費充電座,休憩片刻也還算愉快。

Chimborazo (6268m) 厄瓜多第一高峰健行
2016.10.3


2016年9月30日 星期五

【南美】初抵基多,三日共20小時的飛行

Google Map說,16,500km,這是基多和台北之間的距離。
寫於厄瓜多首都基多(Quito)的細雨裡,南美獨旅的第一站。

2016年8月7日 星期日

【部落】2016 台東大鳥部落小米祭

倏忽竟是第七年。自八八水災後的營隊起,與台東末梢的大鳥部落結下不解之緣。此後每年拜訪不輟,部落友人北行時更不時相聚。此些年間,一一細數成熟金黃的小米穗、瘋狂抽高的孩子們、耆老摯友觥籌交錯間的笑語,這兒有如東海岸一隅的家,是總能歇憩駐足、遠離喧囂都市,儲存年復一年美好記憶的避風港。

2016 台東大鳥部落小米祭 
2016/7/15~2016/7/17


2016年6月20日 星期一

【食記】獵果舖台大店(即將遷移)

2014年從瑞士交換回國後,發現校門口長出這間店,簡直驚喜萬分──小農食材、有機蔬果、原料展售.....從裝潢設計到菜單燈光都頗具整體感,挺不像初次創業的水準,之後便一試成主顧。獵果舖伴我度過甫為校友、工作繁忙的這兩年,經常八點多離開辦公室,只為趕九點半關門前享用貝里尼和果漿茶。也早就想寫篇食記,但它生意已經夠好,我信手拈來的照片又分散相簿各處,沒想到最後,竟然是為台大店寫告別食記嗚嗚嗚嗚。

七月中旬後,獵果舖即將遷移到台北市基隆路2段115號
對我而言雖然不遠,但是念及原本美好的假日睡到飽穿拖鞋早午餐,就覺得很想哭嗚。


2016年6月19日 星期日

【雜記】西伯利亞歸來

經歷休假陡然結束,緊湊進辦公室後林林總總急迫又重要的事件纏身,致使睡眠不足加呼吸道感染,從鼻頭蔓延到喉嚨,週末大病一場,此刻才終於擠出一點敲鍵的力氣。

而我的心,遺落在西伯利亞,仍在貝加爾湖畔駐足,絲毫不願歸返。

Мыс Бурхан, Olkhon Island, Lake Baikal

2016年6月5日 星期日

【雜記】Viva la Vida

因為即將旅行俄國的緣故,近期購入俄語書惡補了Cyrillic。不曉得為何,儘管一開始有點錯亂,但讀了三四遍也就記起來了(可能真的對語言有點天賦?),基礎打完後,便用Duolingo開始練聽說讀寫。

Duolingo的系統很容易讓人上癮呢,可以設每日經驗值達成門檻,每完成一課+10XP,達成特定XP後該語言就會升級。除了升級之外,更難獲得的是Duolingo的該語言Fluency認證,可以放置在LinkedIn檔案。Fluency增加的幅度非常緩慢,一開始慢到令人絕望的地步XD,但是很期待未來累積後能當履歷使用!

2016年6月2日 星期四

【單車】舊草嶺─東北角環狀線

舊草嶺隧道位於福隆車站附近,早已是個很熱門的景點。不過絕大多數的遊客都是騎舊草嶺隧道來回,騎東北角環狀線的倒是相對稀少,大概是因為看地圖頗為遙遠吧!但其實騎起來是輕鬆愜意的20km,趁5月中旬尚不算太炎熱,很開心一遊。

結束後照慣例又是至宜蘭吃參零參伍.....其實所有活動都是藉口啦!吃才是重點......(誤)


2016年5月27日 星期五

【俄國】俄羅斯旅遊簽證攻略

這幾日不斷看見俄羅斯皇家航空6/4起,台北─莫斯科直飛。儘管先前票價寫$28,888起,不見得太誘人,但想必暑假應該不少人打算赴俄玩耍吧!希望這篇攻略寫得正是時候。

預計6月初至俄國遠東和貝加爾湖一遊。自4月忍痛割捨土耳其的Irem婚禮後,便開始籌畫延至6月休假。原先忖度斯里蘭卡、緬甸等地,雖覺受吸引,然念及夏季溽暑,不由得有點卻步。某天忽然福至心靈,以不同點進出查了去年10月原先屬意的路線之一:海參崴─伯力─貝加爾湖,意外地看見機票價廉物美,於是就心花朵朵開,打算籌畫俄國行了。

2016年5月8日 星期日

【荷蘭】阿姆斯特丹(1) - 歷史博物館、皇宮、市中心

此回荷比盧由阿姆斯特丹進出,去程於廣州轉機,經驗尚可,但至少航班時間極佳。總共20小時航程,再由阿姆斯特丹機場搭火車至市區,探頭出中央車站時,約莫清晨8點半。運河漾蕩,週六早晨的城市彷彿尚未睡醒,終於回到歐洲的喜悅,從心底沛然莫能禦之地翻湧上來。

荷蘭阿姆斯特丹Day1 - 歷史博物館、皇宮、市中心
2015.10.10

阿姆斯特丹中央車站


2016年5月3日 星期二

【健行】宜蘭礁溪:跑馬古道

勞動節補假,大概是一年一度會慶幸自己是上班族的日子。這回只想週一出門踏青,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宜蘭──已經太久不敢週末到宜蘭玩,雪隧回堵的程度太嚇人了!好一段時間沒造訪參零參伍,亦頗為嘴饞,於是找了條位於宜蘭,且大眾運輸工具容易到達,評價又佳的跑馬古道,便開心跳上客運前往礁溪了。

參零參伍冰果室

2016年4月28日 星期四

【旅行摘要】荷蘭,比利時,盧森堡

事隔20個月再度踏上歐陸的土地,縱使講得容易些,那是一張機票的事。然繁碌工作間隙中擠出此行甚不容易,長時間高密度的案牘勞形後,歷經轉機、轉車才抵達阿姆斯特丹中央車站,颯爽秋涼拂過眼睫,踏出站體那一瞬間,幾乎為映入眼簾的絢爛陽光眩暈──滿心迸發著的都是「終於!好想念歐洲啊!」


荷蘭 / 比利時 / 盧森堡 8天7夜
2015.10.9~2015.10.18


  • 行程概要
  1. Day1: 抵達Amsterdam - hostel check-in - 參觀Amsterdam historical museum - 逛市區
  2. Day2: 搭乘火車至Zwolle - 轉搭公車至Giethoorn - Smits Paviljoen午餐 - 遊逛Giethoorn - 搭公車回Zwolle - 搭火車回Amsterdam
  3. Day3: 辛格花市 - 參觀Rijs Museum - 附近博物館區遊逛 - Hap-hmm晚餐
  4. Day4: Amsterdam買紀念品 - 搭火車抵達Antwerp - 市區遊逛 - 聖母主教座堂參觀 - 搭火車抵達Brussels - 公寓check-in - 布魯塞爾大廣場 - 市區晚餐
  5. Day5: 布魯塞爾皇宮 - 搭火車前往Brugge - 市區遊逛 - De Breton午餐 - 搭火車回Brussels - 市區遊逛 - Le Bistro晚餐
  6. Day6: 搭火車前往Leige - Le Point de Vue 早餐 - 市區遊逛 - 搭火車前往Luxembourg - 市區遊逛 - Brasserie Guillaume晚餐 - 搭火車返回Brussels
  7. Day7: Brussels買紀念品 - 搭火車前往Antwerpen - 搭火車前往Rotterdam - hotel check-in - 搭water bus前往Kinderdijk - Kinderdjik遊逛 - 搭公車返回Rotterdam - Nieuw Rotterdams Cafe晚餐 - Rotterdam市區遊逛
  8. Day8: Rotterdam買紀念品 - 搭火車前往Amsterdam - 市區遊逛 - 搭火車前往Schiphol機場

三個不曾到訪的低地小國,一段攜帶兩隻弟弟的三姊弟歐洲行。

對弟弟們而言,初訪歐洲滿眼俱是新鮮事;而於我來說,儘管切切實實是交換時作為遺珠,特意留下供日後有十天半月左右假期,可單獨來訪,因此從未踏足,連轉車也不曾有過的荷比盧,卻讓我有種浸潤溫水般的熟稔與滿足感。畢竟在瑞士待足5個月,於歐陸10多個國家闖蕩,荷比盧周遭的大國皆曾遊逛,於是位處期間的低地國,便無處不覺似曾相識了。同中求異的滋味、回返歐陸的親切,教人沿途滿心暖融,不曾消散。

愛極了荷比盧的金秋。然而抵達比利時後氣候陡地急遽下降,於是此行最和煦的氣候、最美好的景緻,全落在我心目中也是最喜歡的城市Amsterdam。約莫12~15度,陽光灑落枝椏間隙,沿途清爽、疏懶、自在,漫遊歐洲如魚得水的熟稔,穿梭運河邊凝視著四時光影,是筆墨難以形容的愜意。由於最後另有要事得趕回首都市區處理,因此我們不是從Rotterdam直接搭火車前往Schiphol機場離去,反而是回返Amsterdam市區,爭取一小段活動時間才離開,恍若是一個對我們三姊弟最喜歡城市的告別儀式,臨去前又忍不住在車站熱食投幣機買了一塊可樂餅,為旅程劃上很完滿的句點。

初始的熟悉感或許來自於莫名很像瑞士國鐵(SBB)的荷蘭國鐵(NS)月台標誌,皆是深藍色底白字,雙層車廂、高速迅捷、整齊乾淨,對SBB的想念一股腦兒地湧將上來。而建築方面,樸素處荷蘭比較類似德式的三角形木屋,但在Amsterdam市區,大量自17世紀黃金時代起出現的山牆式街屋(gable house),階梯式的山牆佐以細部裝飾,精緻富麗,建築門面甚至微微向前傾,成為荷蘭商業實力的象徵,亦是該國獨特風景。

於比利時進入法語區後,耳畔浸潤的換回在Lausanne徜徉了5個月的法語,頓時像全身細胞在溫泉裡舒展,停滯兩年,不斷複習卻仍原地踏步的法語,很明顯地在幾天內再度突飛猛進。語言果然還是很需要環境的啊!同樣夾於大國之間,各方面形似,很難說比利時有多麼不同,然而啤酒、巧克力、鬆餅、白酒淡菜、歐盟總部所在......比荷蘭人質樸,比法國人可靠親切,細細品還是能辨別出屬於比利時的那番獨特滋味來。

在低地國最喜歡的,是搭火車時極目遠眺一望無垠的圩田草原,畢竟臨海,多處是沖積平原或海埔新生地,即便德國阡陌縱橫,卻也沒有低地國這般極度平坦、無限延伸的原野。每當行過水流,不免對照地圖,遙想著不遠處便是堤壩築起的壯觀工程。而往羊角村(Giethoorn)的路途上,駛過填海造鎮形成的Lelystad,便忍不住滿心興奮,好想親眼去荷蘭北方瞧瞧圍出艾塞湖(Ijsselmeer)的壯觀長堤艾芙堤(Afsluidijk)啊!


由於Amsterdam物價高昂,在當地住青旅的我們仨,於Brussels很開心搬進了藝文區的單層公寓──儘管離市中心有10分鐘步行路程,卻是個清幽且環境雅緻的小區,公寓更是整理得舒適溫暖。Brussels的城市紋理有些支離破碎,舊城區核心外開始新舊夾雜,據說是屢次都市更新的惡果,或許還有早在法國大革命時期的毀壞吧。不過大廣場究竟名不虛傳,晚間佇立其上,周身華美山牆鏤刻的街屋連棟,均是行會廳,金碧輝煌,象徵Brussels地處樞紐,經濟商貿往來之盛。啜飲Neuhaus濃郁的熱巧克力,佐一塊方形、以蛋白為基底,口感鬆脆的布魯塞爾鬆餅(Gaufre de Bruxelles),啤酒還沒喝,已是美的不曉得天南地北。

人在比利時,天公已不作美。我們掙扎一番,仍是在僅有3~5度陰鬱低溫下前往古城Brugge,翌日再頂著寒風,途經Liege前往Luxembourg。這兩日特別低溫,10月便披上羽絨外套,斜風細雨,只覺雙手凍得失去知覺,然而幾座古色古香的城鎮到底值得堅持走一趟,尤其是原先只是為了蒐集的盧森堡──在歐洲歷經Liechtenstein、Monaco、Vaticano幾個迷你國,只覺得大概是Lietchtenstein加上Bratislava那樣子的.....就是個小鎮。孰料峽谷圈出的古城區著實壯觀,鐵灰色山岩嶙峋,映襯盧森堡獨有的灰頂房舍,以及首都市區車水馬龍的繁華,頓覺麻雀雖小、五臟俱全,畢竟是全世界人均GDP最高的國度,怎麼可以小覷!

在盧森堡市中心尋了間餐廳,據說此地盛產葡萄酒,於是沁甜清透的白酒一杯,佐奶油肉排嚥下,度假的慵懶頓時充斥心間。荷比盧確實沒有華麗精美的菜餚,比起鄰國法國的高雅菜式,荷比盧更像是鄉村野地裡,由鄰家媽媽手作的農村菜,儘管沒有上鏡頭的賣相,卻也是樸實可口,色香味俱全。

旅程最後結束於Rotterdam,下午才抵達的我們,頂著細雨紛飛、水波湧動的惡劣天候,乘waterbus趕在黃昏前抵達小孩堤防(Kinderdijk),瞻仰世界遺產風車群的身姿。返回Rotterdam後,享用完旅程最後一頓晚餐,我和弟弟沿水畔一一造訪Rotterdam的名建築群──方塊屋(Cube House)、鹿特丹市場(Markthal)、水邊的船與吊車造景......暗暗許諾有空會再來好好拜訪這座城市的。在鹿特丹交換的學妹說,鹿特丹是一座生活的城市,需要居住才能體會他的滋味,我很相信此言不虛。


這一路行來,荷蘭的無微不至的單車文化、Rotterdam繁忙且鍵結綿密的物流網絡、商業發跡造就的務實、從克服自然乃至於與水共處的相容和謙卑,都令人打從心底欣賞。在荷蘭,我們仨最愛的是逛AH超市,綜合鮮果汁只消1.42€真的不明白是什麼概念。而最後,捧著好幾顆蠟封的Gauda cheese,以及從比利時滿載而歸的各色巧克力,一路輾轉回台,待回台後一一排列戰利品,還是整顆心滿溢著暈陶陶的滿足感。



這次也算是攫住26歲以下青年票的青春尾巴,往後就該付原價啦!
下次去歐洲,又會是什麼時候呢?



相關網誌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