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9月30日 星期五

【南美】初抵基多,三日共20小時的飛行

Google Map說,16,500km,這是基多和台北之間的距離。
寫於厄瓜多首都基多(Quito)的細雨裡,南美獨旅的第一站。


出發前便想撰述心情,兵馬雜沓之中不得不擱置。明明提早兩個月提離職,諸多因由,結束前的工作行程依舊瘋狂;離職三日後,依約作為家人初次歐旅的導遊,緊接而來兩三週的閒散再訪中歐之行──考慮到家人體力,三年前我的旅遊方式堪稱苦行僧。醇酒美食、訪友敘舊,作為一直以來的舒適圈,中歐平宜的消費,工作後的我稍微放得開手腳,在熟稔不過的氛圍裡盡情放鬆。

儘管仍免不了零碎交接事宜纏身,然在歐陸,維也納的樂聲、捷克的古城美景,濕潤小島上的密集工時和無數細節,不若甫離職時的飄飄然不真實,而是終於,沉澱為前塵往事。

最開心的莫過於,不必再像人體百科全書般記得品牌的萬般瑣細,只因制度不夠齊備。驀地空出的巨量capacity,全能用來準備旅行和深掘自我,那種驟然脫離資本社會長期異化的感受,實在無從言喻。

此回歐旅愉悅平順,大城市皆是再訪,容我日後補敘。與家人返台後,按照原定計畫,僅一週有餘,便將獨自赴南美旅行。原以為時間挺足,孰料仍是暈頭轉向,尤其阿根廷辦事處代表剛剛好整週都不在,起初篤定三個工作天便可搞定的簽證,頓時成為第一個難題。

更刺激的是在我出發前幾日迅速成形、擴張的梅姬颱風。

在週六晌午長榮櫃台關閉前衝去提前了航班,全拜那穿過台灣的駭人路徑圖所賜。只補了差價$981堪稱萬幸。事後證明,若沒更改航班,我鐵定是飛不出去了。9/26 7pm的班次比原先提早了15小時,差不多是山雨欲來前最後一刻。至於,聽說長榮在暴烈風雨中仍是不畏地多次起降,那又是後話了......

梅姬颱風路徑圖
鑒於航程和價格之間的平衡點,我選了以下的航班:

  • TPE - LAX (Eva Air, 12hr direct flight) 
  • LAX - PTY (Copa Airlines, 5hr40min) 
  • PTY - UIO (Copa Airlines, 2hr) 

因提早航班,洛杉磯從12hr的白天中轉行程,變成傍晚抵達,住宿一晚。洛杉磯城市範圍過廣,大眾交通亦不方便,住宿更是要價不斐,挑了間好萊塢區的hostel,地點及功能俱佳,兼附早餐,連稅要價$49,歷來在西歐的青旅亦不曾如此高昂。

LA短促停留,遍覽好萊塢景點、健行登上Griffith天文台俯瞰市景,並以metro天票踩遍downtown景點。雖說LA景點並不止此,但我對環球影城、迪士尼、海灘和比佛利山莊毫無興趣,在高熱量高物價的美式餐廳間覓食有些痛苦,加上骨子裡歐洲得很,對中二無比又消費主義的美國頗覺無奈,加州烈陽下,城市規模甚鉅,但已不知何處去。下回中轉LA,應該會想去佩奇博物館(La Brea Tar Pits)看看古生物骨骼吧:)

Griffith天文台俯瞰LA
巴拿馬市不愧是著名的熱帶港都,岸邊繁華壯觀的高樓大廈群令人咋舌。當初在LAN中轉利馬長時間等待,與Copa Airlines中轉巴拿馬1hr考量許久,最後選擇路過此次忍痛完全割捨的中美。航程比南美短一些,日後一定有機會再來的吧。


航程輾轉,將抵基多時,顯然沒睡足的我,依然為機上鳥瞰的高原地形震懾。


高原,原來是這般嶙峋破碎的。

人口聚居處,房舍如細碎潮水,密集恐懼症般朝高聳的山脈上蔓延。但高原上的深溝和丘陵起伏仍在。於是搭乘公車進城時,雖覺厄國柏油路鋪得平坦,但柏油路旁常蜿蜒不已,高低差劇烈,民居以極有創造力的方式堆疊,甚至公路在迅速迴旋間攀升數十公尺。我禁不住摀著胸口,以為從心跳可以判斷高原反應到底有沒有找上身。好不容易在Rio Coca公車總站,換成極其擁擠的加長型metrobus進城,我把側背包攬在胸前,一瞬間自己忘記把開口關好,恍然間轉頭,卻差點以為扒竊發生。

或許是匆忙上下車還得顧行李箱和背包,有點杯弓蛇影。雖然基多謠傳治安不佳,但厄瓜多人卻是極好極友善的。對上眼時,問候往往脫口而出,附帶誠摯純樸的微笑。身為稀有的亞洲人,幾天來受到各種親切對待──卡車司機和副駕饒富興味的盯著我,比手畫腳叫我快穿過馬路;路人甲乙丙笑著韓國人、日本人、中國人不停地猜,我促狹全部否認時,他們愣住的表情好逗趣;Hostel明明會講英文的原住民員工,堅持一字一句地陪我練我的破爛西語,還說一點也不難.....

我喜歡厄瓜多人不太會china, china地喊,反而聊上幾句,便純然好奇地問我哪裡來。
奔放直率的拉丁音樂在街頭巷尾流瀉,據說夜裡治安欠佳,因此入夜後,我常就窩在溫馨的單人房裡挑揀照片、查詢景點、洗衣服和休憩。不確定是高原空氣稀薄,或是時差緣故,市郊健行或坡度劇烈的城市行走後,休息頗覺必須,這只是長途旅行的第一站,保留體力是應當的。還是默默許願,希望遊記不會積欠太久。

無論如何,站上厄瓜多的土地,忍不住吁出一口長氣。長途旅行一直是工作繁忙時吊在眼前的蘿蔔,但南美之旅卻是五月底才草草畫出藍圖(是的,從〈Viva la Vida〉那篇網誌開始。突然開始複習西語是有理由的),其後眾多繁雜瑣事,除了機票訂下,其餘內容全是空白,直到出發前匆匆辦簽證採買才大略有譜。那種不遠千里來此,構想鑄成現實的夢幻感,跟高原稀薄的空氣一直縈繞著我。

除了南美外,臚列一下待補的網誌們:

  • 俄羅斯西伯利亞(2016/6)
  • 台南小旅行(2016/8)
  • 中歐:Vienna, Budapest, Berlin, Prague, Linz(2016/9)
  • 獵果鋪基隆路店(2016/9)謝謝店員們超熱情啊啊啊!!!

南美之旅將持續縱走往南,若行有餘裕便會發文,敬請期待。


心裡常響起原廠老闆聽聞我的旅行計畫後,在市場調查時,慨然大笑:
「等我退休後也去遊山玩水,就不必再管這些●●●(產品標示)的事了!」

每個人對積攢都有選擇,而在房子、車子、孩子或是更多符合社會期待的物事前,我只是選擇了透過旅行多飽覽這個廣袤世界。這沒有比較酷或者比較有意義,純粹只是一種選擇。

青春苦短,還是更相信最稀缺的資源,唯有時間。
選擇在異地步調輕緩地虛擲,而非汲汲營營,不曉得算不算得上一種矛盾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