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4月28日 星期四

【旅行摘要】荷蘭,比利時,盧森堡

事隔20個月再度踏上歐陸的土地,縱使講得容易些,那是一張機票的事。然繁碌工作間隙中擠出此行甚不容易,長時間高密度的案牘勞形後,歷經轉機、轉車才抵達阿姆斯特丹中央車站,颯爽秋涼拂過眼睫,踏出站體那一瞬間,幾乎為映入眼簾的絢爛陽光眩暈──滿心迸發著的都是「終於!好想念歐洲啊!」


荷蘭 / 比利時 / 盧森堡 8天7夜
2015.10.9~2015.10.18


  • 行程概要
  1. Day1: 抵達Amsterdam - hostel check-in - 參觀Amsterdam historical museum - 逛市區
  2. Day2: 搭乘火車至Zwolle - 轉搭公車至Giethoorn - Smits Paviljoen午餐 - 遊逛Giethoorn - 搭公車回Zwolle - 搭火車回Amsterdam
  3. Day3: 辛格花市 - 參觀Rijs Museum - 附近博物館區遊逛 - Hap-hmm晚餐
  4. Day4: Amsterdam買紀念品 - 搭火車抵達Antwerp - 市區遊逛 - 聖母主教座堂參觀 - 搭火車抵達Brussels - 公寓check-in - 布魯塞爾大廣場 - 市區晚餐
  5. Day5: 布魯塞爾皇宮 - 搭火車前往Brugge - 市區遊逛 - De Breton午餐 - 搭火車回Brussels - 市區遊逛 - Le Bistro晚餐
  6. Day6: 搭火車前往Leige - Le Point de Vue 早餐 - 市區遊逛 - 搭火車前往Luxembourg - 市區遊逛 - Brasserie Guillaume晚餐 - 搭火車返回Brussels
  7. Day7: Brussels買紀念品 - 搭火車前往Antwerpen - 搭火車前往Rotterdam - hotel check-in - 搭water bus前往Kinderdijk - Kinderdjik遊逛 - 搭公車返回Rotterdam - Nieuw Rotterdams Cafe晚餐 - Rotterdam市區遊逛
  8. Day8: Rotterdam買紀念品 - 搭火車前往Amsterdam - 市區遊逛 - 搭火車前往Schiphol機場

三個不曾到訪的低地小國,一段攜帶兩隻弟弟的三姊弟歐洲行。

對弟弟們而言,初訪歐洲滿眼俱是新鮮事;而於我來說,儘管切切實實是交換時作為遺珠,特意留下供日後有十天半月左右假期,可單獨來訪,因此從未踏足,連轉車也不曾有過的荷比盧,卻讓我有種浸潤溫水般的熟稔與滿足感。畢竟在瑞士待足5個月,於歐陸10多個國家闖蕩,荷比盧周遭的大國皆曾遊逛,於是位處期間的低地國,便無處不覺似曾相識了。同中求異的滋味、回返歐陸的親切,教人沿途滿心暖融,不曾消散。

愛極了荷比盧的金秋。然而抵達比利時後氣候陡地急遽下降,於是此行最和煦的氣候、最美好的景緻,全落在我心目中也是最喜歡的城市Amsterdam。約莫12~15度,陽光灑落枝椏間隙,沿途清爽、疏懶、自在,漫遊歐洲如魚得水的熟稔,穿梭運河邊凝視著四時光影,是筆墨難以形容的愜意。由於最後另有要事得趕回首都市區處理,因此我們不是從Rotterdam直接搭火車前往Schiphol機場離去,反而是回返Amsterdam市區,爭取一小段活動時間才離開,恍若是一個對我們三姊弟最喜歡城市的告別儀式,臨去前又忍不住在車站熱食投幣機買了一塊可樂餅,為旅程劃上很完滿的句點。

初始的熟悉感或許來自於莫名很像瑞士國鐵(SBB)的荷蘭國鐵(NS)月台標誌,皆是深藍色底白字,雙層車廂、高速迅捷、整齊乾淨,對SBB的想念一股腦兒地湧將上來。而建築方面,樸素處荷蘭比較類似德式的三角形木屋,但在Amsterdam市區,大量自17世紀黃金時代起出現的山牆式街屋(gable house),階梯式的山牆佐以細部裝飾,精緻富麗,建築門面甚至微微向前傾,成為荷蘭商業實力的象徵,亦是該國獨特風景。

於比利時進入法語區後,耳畔浸潤的換回在Lausanne徜徉了5個月的法語,頓時像全身細胞在溫泉裡舒展,停滯兩年,不斷複習卻仍原地踏步的法語,很明顯地在幾天內再度突飛猛進。語言果然還是很需要環境的啊!同樣夾於大國之間,各方面形似,很難說比利時有多麼不同,然而啤酒、巧克力、鬆餅、白酒淡菜、歐盟總部所在......比荷蘭人質樸,比法國人可靠親切,細細品還是能辨別出屬於比利時的那番獨特滋味來。

在低地國最喜歡的,是搭火車時極目遠眺一望無垠的圩田草原,畢竟臨海,多處是沖積平原或海埔新生地,即便德國阡陌縱橫,卻也沒有低地國這般極度平坦、無限延伸的原野。每當行過水流,不免對照地圖,遙想著不遠處便是堤壩築起的壯觀工程。而往羊角村(Giethoorn)的路途上,駛過填海造鎮形成的Lelystad,便忍不住滿心興奮,好想親眼去荷蘭北方瞧瞧圍出艾塞湖(Ijsselmeer)的壯觀長堤艾芙堤(Afsluidijk)啊!


由於Amsterdam物價高昂,在當地住青旅的我們仨,於Brussels很開心搬進了藝文區的單層公寓──儘管離市中心有10分鐘步行路程,卻是個清幽且環境雅緻的小區,公寓更是整理得舒適溫暖。Brussels的城市紋理有些支離破碎,舊城區核心外開始新舊夾雜,據說是屢次都市更新的惡果,或許還有早在法國大革命時期的毀壞吧。不過大廣場究竟名不虛傳,晚間佇立其上,周身華美山牆鏤刻的街屋連棟,均是行會廳,金碧輝煌,象徵Brussels地處樞紐,經濟商貿往來之盛。啜飲Neuhaus濃郁的熱巧克力,佐一塊方形、以蛋白為基底,口感鬆脆的布魯塞爾鬆餅(Gaufre de Bruxelles),啤酒還沒喝,已是美的不曉得天南地北。

人在比利時,天公已不作美。我們掙扎一番,仍是在僅有3~5度陰鬱低溫下前往古城Brugge,翌日再頂著寒風,途經Liege前往Luxembourg。這兩日特別低溫,10月便披上羽絨外套,斜風細雨,只覺雙手凍得失去知覺,然而幾座古色古香的城鎮到底值得堅持走一趟,尤其是原先只是為了蒐集的盧森堡──在歐洲歷經Liechtenstein、Monaco、Vaticano幾個迷你國,只覺得大概是Lietchtenstein加上Bratislava那樣子的.....就是個小鎮。孰料峽谷圈出的古城區著實壯觀,鐵灰色山岩嶙峋,映襯盧森堡獨有的灰頂房舍,以及首都市區車水馬龍的繁華,頓覺麻雀雖小、五臟俱全,畢竟是全世界人均GDP最高的國度,怎麼可以小覷!

在盧森堡市中心尋了間餐廳,據說此地盛產葡萄酒,於是沁甜清透的白酒一杯,佐奶油肉排嚥下,度假的慵懶頓時充斥心間。荷比盧確實沒有華麗精美的菜餚,比起鄰國法國的高雅菜式,荷比盧更像是鄉村野地裡,由鄰家媽媽手作的農村菜,儘管沒有上鏡頭的賣相,卻也是樸實可口,色香味俱全。

旅程最後結束於Rotterdam,下午才抵達的我們,頂著細雨紛飛、水波湧動的惡劣天候,乘waterbus趕在黃昏前抵達小孩堤防(Kinderdijk),瞻仰世界遺產風車群的身姿。返回Rotterdam後,享用完旅程最後一頓晚餐,我和弟弟沿水畔一一造訪Rotterdam的名建築群──方塊屋(Cube House)、鹿特丹市場(Markthal)、水邊的船與吊車造景......暗暗許諾有空會再來好好拜訪這座城市的。在鹿特丹交換的學妹說,鹿特丹是一座生活的城市,需要居住才能體會他的滋味,我很相信此言不虛。


這一路行來,荷蘭的無微不至的單車文化、Rotterdam繁忙且鍵結綿密的物流網絡、商業發跡造就的務實、從克服自然乃至於與水共處的相容和謙卑,都令人打從心底欣賞。在荷蘭,我們仨最愛的是逛AH超市,綜合鮮果汁只消1.42€真的不明白是什麼概念。而最後,捧著好幾顆蠟封的Gauda cheese,以及從比利時滿載而歸的各色巧克力,一路輾轉回台,待回台後一一排列戰利品,還是整顆心滿溢著暈陶陶的滿足感。



這次也算是攫住26歲以下青年票的青春尾巴,往後就該付原價啦!
下次去歐洲,又會是什麼時候呢?



相關網誌:



2016年4月26日 星期二

【旅行】台東:都蘭、大鳥、南田(下)

第二日起便愜意無比了。以熟悉無比的大鳥部落為基準,隨台9線向南至南田、向北至多良,雖連假車多,但緣著沁藍海洋,也是別有一種快意。

台東:都蘭、大鳥、南田 2016.2.27~2.29 (下)
 

因前一晚賞夜景談笑,和朋友聊到太晚,翌日直睡到日上三竿。抹抹汗趕緊起床,在每回必訪的部落工坊訂購送禮自用的包款,又和朋友閒聊許久,才匆匆於大武鎮上買了點早點,騎車慢悠悠地前往南田。
這次朋友推薦的部落民宿
必須一推再推,一路看部落走來,每次拜訪都忍不住手滑的大鳥部落布工坊!!
地址:台東縣大武鄉大鳥村292號

電話:08-9792151
營業時間:9:00~17:00
南田海岸。我是慕名已久,尤其嚮往走一趟阿朗壹古道──那個自大學時期便參與聯署、抗議,最後終於擋下的古道開發案,連社團友人發行的阿朗壹明信片都參與團購過,偏偏因為種種原因,加上目前阿朗壹必須申請嚮導,於是湊團才是正理,我便一直沒有走過。這回來南田,也僅是想看看南田渾圓的鵝卵石,眺望太平洋,過過乾癮而已


不知怎地,來到南田時便已是這種天色,天氣變換只在倏忽之間,也只能摸摸鼻子認了。


沿海岸步行進,遠處立牌停有一輛吉普車,即是阿朗壹古道的終點,也是屏東台東縣界。該吉普車是屏東縣政府派來控管古道入口的人員,由於目前只能從屏東端進入,所以台東端基本上就是閒人勿入啦!台東端差點便被公路蹂躪,過了一條線界,屏東縣政府便插了塊古道自然教育的牌子,真是一線之差恍若天壤。


而我,來此尋覓連假愜意,看海踏浪,臨岸放空足矣。
回程途經尚武漁港,此處海鮮餐廳眾多,便尋了頗有名氣的一家「東太平洋鮮魚湯」,據說以前沒加這個「東」字,總之是間專賣鮮魚湯的店。一大碗$250的鮮魚湯,滿載魚肉和鮮甜,分食加飲湯,頗感滿足。


返回大武,晚間也沒有再上哪兒去,便是在部落和鎮上閒晃殺時間。倒是大武鄉市區最精華的一塊地,被鄉公所變成奇形怪狀的旅客服務中心。據說這塊地原先是南迴醫院預定地,如今貌似成為取悅團客的所在,想起台東縣府的種種作為,又是一陣憤怒無言。

寫滿毫無美感文字的看板無法開闔,僅是個擋路門板,使得這片休息區越發地意義不明

翌日睡飽,便是沿著海濱一路向北,前往多良的半日行程。黑潮在朝陽下清晰地切出了淺藍和靛藍的美麗漸層,搭配皓白湧浪,沿途海景美得令人目不交睫。


多良車站臨山而建,向上延伸更是太麻里瀧部落所在地。假日遊客熙來攘往,停放車輛隨台9線不斷延伸,並且越是近午,人潮越盛。這是過知本後的重要景點,便是從山腳向上望,這凌空站體也確實有氣勢。


爬上車站後,再往上即可抵達向陽薪傳木工坊。這是由廢棄的多良小學所改建,為的是善加利用2008年莫拉克颱風過後,帶給東部海濱的大量漂流木。東海岸有眾多漂流木的利用工藝,就連大鳥部落的朋友亦會揀去搭建山地風味十足的木棚,向陽儘管只是其一,卻帶著讓人口嚴重外流部落復甦的使命。臨海咖啡座滿載遊客,木工設計亦頗具水準,多良車站如今如此知名,向陽木工坊應該也能繼續發揚下去。


東線班次稱不上多,自2006起便沒有列車停靠的多良車站,位於金崙和瀧溪之間。依循時刻表,每當列車即將駛來,臨海看台便會擠滿持相機的遊客,而我也不能免俗,大概也是覺得,既然來此至少也要拍張火車的照片回去吧。拍到這張也算知足了。


一旁食肆看來是瀧部落居民經營,卻是有些良莠不齊。這回在大鳥沒吃到小米粽,於是便在多良購買,卻不想第一次買的店家,粽葉打開來竟是米飯為主,難道是怕漢人吃不慣?食不知味下嚥後常是第二家,才終於吃到道地小米粽,心滿意足地離去。



離開多良,台東行也接近尾聲。回大鳥後在相熟的友人家拜訪閒聊,和一路看著長大的部落孩子們玩鬧,最後依依不捨地搭火車北返。這次很幸運,回程竟然買到普悠瑪號,回台北沒有費太多氣力,卻總是在抵達台北車站後覺得一陣惘然,皆著再度暗暗許諾下回拜訪台東的旅程。

東部便是這樣的牽縈我心。

下回再來,應該是小米祭吧!


【旅行】台東:都蘭、大鳥、南田(上)

2016年4月25日 星期一

【旅行】台東:都蘭、大鳥、南田(上)

自從八八水災的志工過後,每年不懈地定期訪友蹭吃蹭喝,必定至台東大武鄉的大鳥部落拜訪兩次以上,位於暑假的小米祭更是多年不曾缺席。平素最喜歡的便是自行炊煮後,佐一小杯大鳥扛回來的小米酒,部落自釀,每瓶滋味都帶著些許差異,是最鍾愛的酸甜香氣。這回,忖度手邊小米酒存貨即將告罄,多月未見部落友人也很是想念,遂連同未曾到訪的台東北段海線,排了趟三天兩夜小旅行。

台東:都蘭、大鳥、南田 2016.2.27~2.29 (上)


搭乘著名的──晚間11點由台北啟程之夜車莒光,清晨抵達台東,熹微天色恰漸次亮起。於台東火車站旁悠閒吃早點,稍微歇憩會兒,便租機車出發北上。其實出發前挺忐忑的,天氣預報載明三日有雨,回台北後放晴,當時心裡一陣發窘,覺得碰碰運氣也就罷了。這時甫出台東車站,見湛藍蒼穹向天盡頭無限展開,心裡真是說不出的,馬上奔馳於途的興奮和快意。

 

第一站──加路蘭。清晨直面著汪洋大海,太平洋湧動的浪花閃爍搖曳的光,從城市帶來的喧囂和煙塵登時被滌淨了。加路蘭原該是個嘈雜的休息區,亦是進入海線後的重要據點,幸而此時天光尚早,海濱草茵靜謐已極。除了準備營業的原住民攤販們,放眼望去,一片空曠安寧。


離開加路蘭,下一站即是杉原。

這是大學以來心心念念欲拜訪的地方,卻不知怎地拖到此刻。大三時,阿朗壹古道的開發案甚囂塵上,當時帶著保育社社員每堂通識課進去宣傳聯署、回傳簽名。杉原海岸的美麗灣開發案也肇於當時,纏訟至今多年,儘管多次被判環評無效,然這醜陋的海灘水泥巨獸仍矗立在杉原海灘上,不知何時才有拆除的一天。在台北參加過諸多和東海岸相關的社運──「反反反美麗灣」、「不要告別東海岸」......親眼見著這幢幢猶如幽靈的怪獸,在晨光下荒棄,心裡的憤懣和嘆息真是筆墨難以形容。


這充滿荒謬喜劇感的狗屋、一隻臉帶無奈的狗兒、家有惡犬告示,讓美麗灣充斥著荒誕不羈的惡趣味。但這全是地方政府政商勾結、護航違法開發案的惡果,想到那灌入沙灘難以復原的水泥建體,不由得倒盡胃口。


離開美麗灣,從遠處的富山護漁區遠眺,這沙灘到富山為止,說實在並不算長,美麗灣盤據了最美最醒目的那個位置,不是官商勾結又有誰能夠?回想當時台東縣政府的種種作為,只能說怒火又從記憶深處裡延燒上來。


除去小到幾乎快看不見的美麗灣,這一幕和去年4月去沙巴東姑阿曼海洋國家公園的景緻好像呀!台灣之美,壯麗好景真的不假外求呢。

臨海梯田
 行經水往上流,此處是中國團客聚集地,於是快閃一分鐘即走人。


抵達都蘭!路邊便是著名地標──新東糖廠。如今周邊建物已經活化為各式小館和特色文創小店,假日更有手工藝擺攤,在周遭挖寶頗具樂趣。此際藍天白雲,五顏六色的糖廠主建物在陽光下很是耀眼。


過不多時,移師到附近的拉蹦布夫法式甜點小坐。鹹派和甜派均平價美味,法籍老闆已經會說一點中文,金頭髮的小男孩在巷裡奔跑、敲鄰居門板、逗弄鄰居畜養的土雞,讓人瞧了不禁莞爾。


離開都蘭,向北騎行,過不多時抵達東河。東河包子前果然停滿遊覽車,將兩側道路塞滿,人潮絡繹不絕。擠在一堆嗓門大又無禮的中國團客中,速速拎了個肉包便閃人,真正目的地其實是後巷的「纏記舊街東河包子」。兩相比較,果然不負網友推薦,纏記好吃多啦!肉包較為清爽不膩,芝香流油的芝麻包更是人間極品。


夜車疲憊,沿路御風而行,吃飽喝足不免昏昏欲睡。尋尋覓覓找到了慕名已久的東河部落屋,見杳無一人,遂在崖邊椰棚下,木製長椅一躺,枕著背包,聽椰影沙沙、浪花拍岸、涼風吹拂,安然入夢。這種舒心恣意,真的只有置身東部才能有。


醒轉時,陽光已然被雲層遮蔽,天色轉陰。過河後往山間泰源部落方向而去,途中泰源幽谷有處被稱為登仙橋,是遊人勝地,只因此地獼猴眾多且不怕人,新舊兩座登仙橋橫越河谷,頗有種山林間的悠然。不過獼猴也忒地囂張,即使停留時間不長,但機車坐墊、汽車擋風玻璃,常常都躲不過他們跳上竄下的撒尿肆虐。

遠眺泰源部落
因晚間預訂了都蘭的達麓岸部落屋。自泰源轉了一圈,便迅速轉返都蘭。因預約時間尚未到,便又在新東糖廠閒逛,意外探訪了藝術家租賃的糖廠二樓,主人甚至請我們到屋頂上參觀,頓時飽覽糖廠不為人知的俯瞰風光。


依約於5點半抵達達麓岸部落屋。其實是台9線旁一個不起眼的地標岔入後即可見得,負責人說,請不要在達麓岸部落屋打卡,他們很害怕走馬看花的遊客會毀了這兒的品質,希望這裡只有提前預約、真心駐留的旅客才能夠細細品味。網路時代一夕爆紅的人潮洶湧,對他們而言是種難以招架的可怕效應。而我們也完全能懂得,尤其近幾年花東遊客漸多,卻不是每個人都能懂得欣賞在地之美。


儘管天色轉陰且向晚,臨海山崖上的達麓岸部落屋,仍有著得天獨厚的海景。等待晚餐炊煮的過程中,四處走逛飽覽地景壯闊,是此間預定食客才有的享受。目前,達麓岸部落屋一律每人$350,即可享用阿美族傳統美食,負責的大哥會詳細解說菜式名稱、傳統吃法和阿美族的相關習俗,更鼓勵食客用傳統方式以手抓飯。

喜澇、螺肉、海菜、鹹豬肉
炒飛魚乾、炒山蘇、刺蔥煎蛋、炒辣辣
糯米/地瓜/芋絲飯
阿美族炊煮的飯實在太香太美,連我這時常白飯吃不完一碗的人,即使撐得不能再撐,仍是一碗一碗地添。阿美族是沒有小米飯的!連帶地也沒有小米酒。以糯米為基底,添加地瓜和芋頭絲炊煮的飯,置放在木盅裡,飯香四溢。阿美族大哥鼓勵大家以手抓取糯米飯,揉成團之後配菜食用,以手揉拈過的飯糰特別有Q勁。

炒螺肉、兩樣青菜
野菜湯
點心:炸飛機葉
以上是兩人份,還加上一壺香氣充盈的香蘭茶解膩.....瞧部落媽媽們一道接一道上菜,實在是瞠目結舌。美味程度自不待言,份量也幾乎是雙倍般的豐盛。不忍拂逆部落盛情,即使撐得幾乎走不動路,仍是強自把整桌菜都給掃光。一頓飯也是一次難得的文化盛宴,如有心理解阿美族飲食,或懷抱開放的心情嘗鮮,是不可多得的絕佳機會。用餐時,鄰桌四人那有如六七人份的份量,也令我們驚嘆無比,可惜似乎是吃不慣,剩菜幾乎占了一半以上,阿美族媽媽們問:「真的不吃了嗎?」我都覺得她們心裡在淌血呢,可惜了這麼多新鮮好食材。

用餐完畢,騎車返回台東市,便按照和朋友相約的,搭自強號奔赴大武。抵達時已是晚間9點,一邊和排灣族友人告罪,一邊笑說自己真的吃不下半點東西了:「我們被北邊的阿美族餵得太飽啦!」朋友帶我們到大武新開的夜景咖啡廳賞景小酌,於是觥籌交錯,笑語琅琅,直至深夜方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