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8月7日 星期日

【部落】2016 台東大鳥部落小米祭

倏忽竟是第七年。自八八水災後的營隊起,與台東末梢的大鳥部落結下不解之緣。此後每年拜訪不輟,部落友人北行時更不時相聚。此些年間,一一細數成熟金黃的小米穗、瘋狂抽高的孩子們、耆老摯友觥籌交錯間的笑語,這兒有如東海岸一隅的家,是總能歇憩駐足、遠離喧囂都市,儲存年復一年美好記憶的避風港。

2016 台東大鳥部落小米祭 
2016/7/15~2016/7/17


騎車環島的人都曉得台9線。

當你呼嘯而過觀光客趨之若鶩的多良車站,穿越位於大竹溪溪口的隴溪──該處是通往台板土坂部落的要津,再一路緣著瀕臨汪洋的鄰海公路數次上下坡,便會路經大鳥遊憩區。往南抵達大武車站,這已是南迴鐵路經屏東枋寮後,自強號第一個抵達的東部車站。而大鳥部落的入口,便在大鳥遊憩區處。部落名稱由來眾說紛紜,而門前振翅睥睨的鷹,呼應著其中一個地名傳說。

這回小米祭前竟遇上在太麻里登陸的強烈颱風尼伯特。部落雖訓練有素,但只攢餘一週準備期間,強颱依然讓所有人陣腳大亂。幸好舉村動員後,除卻無法立即修理的損失,部落大抵恢復正常運作,依然凝聚出熱鬧歡騰、意義重大的小米祭。

而我們一行,除卻多年來總一同再訪大鳥的保育社夥伴,尚有彼此每回重新邀集、排列組合的友人。高中以來的摯友初次加入,也一起同行,姊妹倆同窩一床很是開心。自工作後便難得有恣意暢懷、推心置腹,什麼也不須顧慮的老友出遊,更遑論保育社隨興毫無章法的集結模式有多自在。


幸運搶到清晨6:20的太魯閣。搭首班捷運趕上,不消一小時,便是東海岸的無垠湛藍、浪花如雪,龜山島靜靜洄游於外海。三個半小時抵達台東有如魔術,再近乎無縫接軌地轉另班自強至大武,至鎮上早餐店飽餐一頓,與前後團朋友們集結,搭乘鼎東同赴部落。


大鳥瞭望台,遭強烈颱風吹歪
小米祭即豐收祭典。每年夏季,東海岸自花蓮而至台東,豐年祭輪番盛放,大鳥部落通常落在7月。因傳統淵源,許多部落互為盟約,往往交互出席祭典,因此舉辦時間會盡量錯開。過往兩年,若是不便請假,又手腳太慢沒搶到東線火車,便是搭客運夜車經高雄轉清晨南迴,也是熱血衝了,至翌日下午往往精神恍惚。此番以補休換來台東三天兩夜,頗覺充電。

憶及2010年初訪,部落剛自水災嚴重受創,原有的利益結構與地方勢力糾葛,加上人口外移、工作機會缺乏,內部缺乏向心力。其後,群體間折衝樽俎,協力災後重建,協會、布工坊陸續創立,推展社區營造和文化尋根。小米祭自然是文化復甦的代表,年復一年,我們無數次來訪作客,見證部落演替、締建文化的歷程。隨著年輕人回流、外鄉人好奇尋覓而來,部落裡的彩繪也越發豐富。

位於廣場左側,路標、男女服飾與圖騰,是最經典的一幅
Branson school學生畫的彩繪,應該是部落最新的一幅
這幅特別浪漫,很靠近小屋。可惜充滿歇憩回憶的小屋要拆了。
回到會場,族人陸續在布置會場,這回以琉璃珠式樣來裝飾會場入口。

第一天早晨為傳統祭儀,下午其實活動較為鬆散,重頭戲全在晚間──青年進階儀式。每個部落區分方式或許略有不同,大鳥採行的是學習階層(白)、服務階層(黃)、領導階層(紅),從零晉級至學習階層、連貫往上,最終進階至紅頭巾,都需參加不同難度的進階儀式。在小米祭之前,這群部落(小)男兒們其實已經在山野中歷練多日,克服耆老考驗的種種難關,最後一哩路才呈現於眾人之前。


進階儀式排隊進行,輪到這位勇士時,由代理頭目的王理事長負責唱名,小朋友跳過火堆,再由耆老杖擊一下,再奔赴頂天立地的竹竿前.....奮勇向上爬。需取下下一個階層的顏色頭巾,才算完成任務。接著會到另一側,接受置換頭巾和服飾的儀式。


可那竹竿頂天,越往頂端越容易搖撼,臂力不佳往往爬到一半便功敗垂成。儘管通過考驗的約有一半以上,但每當有受試者體力疲乏苦苦支撐,年齡稍長的青年團,便會很講義氣、團結合作一擁而上,從地面嘗試推升受試者。只是事實證明竹竿實在太高,儘管青年團最高曾疊到兩三層,讓人捏把冷汗,但終究,還是不曾把一個已然精疲力竭的受試者送上頂峰。

翌日,屬於醒目的台北觀光客,我們自然也被相交多年、擔任主持的部落朋友曉彤姊欽點,半推半就組成白浪隊伍,跟另一組在地白浪──替代役對壘。這群台東替代役興許真在地方揮灑汗水,或是平素不乏時間運動曬太陽,竟個個體格精壯,在20秒內一氣呵成爬竿上下,傻眼之餘壓力真是排山倒海!幸好我隊總算表現也差強人意,算是娛樂部落大家了。

進階儀式還包含青年團女生的進階儀式,然而在性別分工明顯的原住民社會,女生的進階儀式比較靜態,時間較短,加上動線安排,吸引到的鎂光燈終歸不足,略顯可惜。結束後按例是大會舞,但考量到隔日還會跳得更無休無止,況且時間不早,我們遂先回旅社歇息。


隔日早晨,近年來不可缺席的摔角場地,果然已搭建完成。白頭巾的小男孩們席坐一旁,摔角亦由這些正太們先開始,才漸漸進展到黃頭巾、紅頭巾的實力派對決。孩童很可愛,而青年摔角更是力與美的結合。期間自然也穿插青年團男女們準備的繁多節目。


緊接著便是期待已久的午餐。今年延續去年採餐券形式,需在入口處附近繳費,才能到場中領菜,假若沒吃飽可重覆排隊,更有一壇壇小米酒暢飲。其實是昨日傍晚,在村口瞧見vuvu(耆老)們勤快地包著小米粽,堆疊如丘,內心便滿是期待。這次有三杯蝸牛、山地飯、水煮鹹豬肉、地瓜和芋頭、兩種小米粽(米粒狀cinavu、麻糬狀qavai)....應有盡有,搭配令人暈陶陶的小米酒,實在無限滿足。


儘管用碗喝小米酒或許不夠浪漫不羈,但我卻是一碗接一碗,為那香甜馥郁停不下來。直喝到有些暈眩,才跟友人們一同至海邊吹風醒醒酒。

下午返回,趣味競賽便開始。除卻後來我們被逼上梁山──爬竿娛樂大家以外,剛開始則是鋸木頭、搗小米體驗。搗小米的過程很有趣,先踩上小米篩,以腳和體重剝離小米,再使用木杵輪流舂米去殼。倒出舂米不全的小米時,須以甩動和吹氣將米糠去除,再重複搗米多次,才能得到細緻的去殼小米。

這自然也是個比試,而台北隊的篩米技巧令vuvu大搖其頭,忍不住接手為我們補救,部落小朋友還在邊上嚷嚷:「為什麼他們可以開外掛?」

但.....事實證明台北隊即使開外掛,還是墊底啊啊啊!(抱頭)族人的隊伍太強悍,更甭提位居第一的青年團,拈起一撮小米比較,我們米糠殘留不淨,他們卻是粒粒剔透。

我們搗好的小米
趣味競賽後,節目在所多有,各部落頭目亦紛紛來訪。今年,大鳥將宴請各部落頭目的傳統,移位到舞台區。缺點是可能有些突兀,但卻也使得友好部落頭目們繽紛華麗的穿著,成為全場注目焦點。


活動最高潮自然是最後的大會舞。從唯有著族服才能下場,至開放非族人也能一起同歡。青年團繞行場中央一杓杓、一杯杯地邀舞者飲小米酒,我們雙手交叉相握跳得熱烈,手乾舌燥,入喉佐了冰塊的小米酒是滿心沁美甘甜。場中央的盪鞦韆不斷擺盪,今年盪鞦韆不知怎地特別熱門,多是族人共襄盛舉。值得一提的是,盪鞦韆的規矩是由男抱女登上木板,期間女孩雙腳不可落地,甚至連排隊亦然,於是便瞧見一個個勇士硬是公主抱女伴排隊,最後體力不支才紛紛放下,場面很是有趣。


我們下場跳了好一陣子,因為旅社地處大武,須回返鎮上,便在午夜時分告辭。
部落則是毫無懸念跳到凌晨一兩點的呢!

翌日轉醒,搭鼎東到部落後,好不容易在祭典隔日找到有開門的早餐店,飽餐一頓便前往布工坊。大鳥布工坊隨著多年演變,成了我們每次到部落必不可少的一個據點,臨行前更是必定來扛貨結帳。這回因友人眾多,甚至宅配兩箱小米酒回台北。而布工坊往往限量限定、賣完為止的單一設計也常令我們津津樂道。這次我快手搶下的便是下面這個丹寧小書包──有我喜歡的大鳥設計集結,Pacavalj木牌、十字繡黑白百步蛇紋、耐髒又挺的丹寧布,以及新進化的內袋。很開心眼明手快搶到了它!


電繡但很美的新款蘭嶼包,很喜歡他的流蘇搭配圓圈紋路及配色
背袋。分為電繡+胚布、十字繡+防水布兩種組合,紋路更是多款可挑。
離開布工坊,往上步行一會兒,我們和部落友人潘老師到了充滿回憶的部落教室。這是潘老師家的私產,半開玩笑地說是小女兒的嫁妝,實質上風災結束後便提供給部落作為公共課輔教室使用,其中豐富的藏書供小朋友們翻閱。這裡在重新裝修前,更是我們2010年營隊時的重要基地,讓孩子們能夠午餐、做靜態課程,晚間幾個營隊夥伴在此打地鋪歇息。


最讓人失笑不已的是內部塗鴉「海綿的世界」。原先潘老師事前請人轉達交代彩繪的友人,甚麼卡通都可以畫,就是不能畫蠟筆小新和海綿寶寶,怎料剛好訊息沒有傳遞到,結果畫師竟然把內部完全化為海底,還題了海綿的世界。哈哈哈哈。

東縣僅存尚未電氣化的柴油普通車
依依不捨離開大鳥,因回程車票不好買,故自強/普悠瑪分幾段才買到,為此分別在台東、花蓮停留。而宜蘭則是不免俗地,行前便規劃好下車至3035大快朵頤,再搭客運回台北。

花蓮站前有一處,上回便發現的愜意所在──隆元手作坊。愛吃Gelato的我,對這家店隨季節鮮果開發的冰淇淋實在沒太多抵抗力。這次更有非常特別的口味「刺果番荔枝」,據說原產南美,但老闆的朋友在南投種植。吃來頗似梨類但果膠豐富,口感黏稠。

花蓮車站前的隆元手作坊,提供新鮮現做的Gelato冰淇淋
至於3035自不待言。這回,捎了從台東迢迢帶來的水果相贈,與保育社友人在店內暢聊,享受一如既往香料馥郁的咖哩飯(參零參伍冰果室食記點我)。是夜,儘管因太晚點餐,霜淇淋已然售罄,但沙拉特別澎湃,竟還撒上自製的茅屋起司,讓人邊吃邊流淚,一點也不想回台北。


北返後,細數近兩年購入的大鳥包,連同本次宅配的小米酒,忍不住拍了張紀念照。
購於西伯利亞貝加爾湖畔的狼布偶亂入了喔>///////<


謝謝曉彤姊、潘老師的熱情安排和辛苦接送我們;感謝撒勒冷慷慨分享的鹹食與水果。小米祭時部落好友們總是忙碌非凡,三天內雖也盡可能地從時間夾縫中,抽空與我們談天,但這也令人總是更期待下次淡季時再訪(上回是今年228連假)。台東從來都是充電歇腳、忘卻都市喧囂的烏托邦。

唯願歲歲年年,在此相聚。
明年小米祭再見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